鑄造模具設計和製造研究論文

鑄造模具設計和製造研究論文

  1Pro/MoldDesiGs軟體設計模具的一般過程

  1.1原始的模型設計

  開始設計師需要建一個設計模型,就是模具中具有的製造的產品的原型,需要在該軟體的零件模組中間進行三維的造型設立,正常經過拉伸、切除、拔模、圓角等特徵方法來進行創立和建立。

  1.2建立模具模型

  這時,檔案的型別應該選製造一模具型腔,然後,我們的子型別選模具型腔。我們就把它裝配到模具模型中(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是裝配不是建立),這樣就使得它成為了參照模型了。最後,在其中加上設計好的工件,或者我們用軟體提供的工具自動在其中創立,在沒辦法完成工件建立情況下,原始的手工繪製的辦法就可以使用了,這樣也可以得到需要的工件,這裡的工件是毛坯。

  1.3模型的分析

  用軟體的分析功能來探討拔模斜度、厚度等幾何特點特徵,來判斷這些特點是不是符合設計的要求。經過不斷地修改,直到符合要求。

  1.4設定模具需要的收縮率

  自然狀態下,壓力和溫度會發生改變,鑄件從模具中拿出來就會發生收縮等現象,所以,為了補償其中由於壓力溫度帶來的偏差,用軟體中擁有的收縮率功能。設計者經過設定恰當的收縮率就能夠得到方法參考模型,這樣能夠獲得正確尺寸的鑄造物件。

  1.5模具分型面建立

  模版中用來分割參照模型的曲面通常叫做分型面,它的設計將會直接影響到最後成型的零件的尺寸,表面的質量。

  1.6模具元件體積塊的建立

  使用上面提到的分型面,我們把工件分成型腔、型芯體積塊三部分。正常情況下,運用軟體分割選單下面的.兩個體積塊命令,將其分成很多個體積快,即拆模。這個不是元件,它是無質量的、三維的封閉曲面組。

  1.7抽取模具元件

  人們經過向體積塊中間加入實體的材料,讓它變成實際的元件,這個過程就是抽取模具元件的過程。完成之後,就成為了功能強大的Pro/EnGineer零件,把它呼叫或者裝換到其他的軟體中進行數控加工即可。

  1.8鑄模模擬

  軟體在完成模具元件抽取之後,就能夠自動的熔斷材料,透過澆口打進去模具型腔,從而產生澆注件。

  1.9開模模擬

  這一步主要是為了檢查模具中不同的機構,檢查是否有磨損、不合格等情況,從而確認模具是不是能正常的開啟。

  2鑄造模樣的CAM過程

  對三維模型的數字控制加工的命令,包含了很多方面,如加工的引數、加工的方式、道具的選擇、軌跡等等,這是加工系統生成的。透過對軌跡的後處理就可以產生G和M程式碼,利用這些就能夠控制加工中心的刀具運動,按照三維的形狀和尺寸大小得到鑄造模樣了。

  2.1粗加工

  為了拉高模樣毛坯粗加工的效果,通常用大的硬質合金刀具來粗加工。加工的精度可以很低,可以是0.11mm;餘量是精度的4~7倍就比較合適,一般可以是0.13–0.18mm;速度我們設定一個下限:1500mm/min左右,上限速度2200mm/min左右;根據零件大小,用於確定刀具直徑,一般都比較大。其中用的是等高加工的加工方法,一層一層的切出,每層深度一般在1mm左右。這種方法分為兩種:等高粗加工和等高精加工。

  2.2半精加工

  對那些有曲面形狀的物件,有時候要進行半精加工。採用直徑比較小的道具,一般比精加工的大那麼一號。為了將效率提高,最好使用合金刀具,刀軌的生成可以用軟體的等高加工的加工方法,或者精加工法生成。

  2.3精加工

  主要是根據加工物件的加工面的形狀來確定的,通常情況下在直徑選擇中,使用比半精加工刀具小5~10mm的球刀,這樣做能夠提高功效,並且能避免過切的情況,對於區域性圓角部位,可以用更小的刀再一次加工,直到完成。

  2.4清根

  以上所有過程完成後,雖然模樣所有形狀和尺寸都基本到位,但是由於球刀的應用,會由於使用環刀而產生圓角,一旦不能夠有效去除,鑄件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披縫,因此,在精加工後,清根就是為了清除之前留下的圓角。

  參考文獻

  [1]肖正明,劉建雄.Pro/E、Cimatron環境下塑膠模具設計與加工模擬[J].電加工與模具,2009,(5).

  [2]沈言錦.基於鑄造模具CAE技術的研究[J].鑄造裝置研究,2008,(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