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區域網組建及最佳化策略的研究論文
對區域網組建及最佳化策略的研究論文
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路技術。特別是區域網絡,在企事業單位內部應用非常廣泛,探討區域網組建與最佳化就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論述了局域網設計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區域網的組建,並從兩個方面,探討了區域網的最佳化策略。
關鍵詞:區域網;組建;最佳化
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更新,使組建裝置的價格逐年下降,這就在客觀上促進了區域網組建的普及。區域網指的是在一個特定區域內將多臺計算機互聯成一個計算機組,其範圍大到幾千米之內,小到一個辦公樓裡。區域網能夠實現應用軟體共享、電子郵件、檔案管理等多種功能。區域網屬於封閉型的網路,它可以是由辦公室的兩臺電腦組成的,也可以是由一個企業內部的上千臺電腦組成。目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區域網的組建環節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旦出現某個配置不當,即使是裝置效能非常優越,但也不能夠完全發揮出其應有的功效。因此,討論如何對區域網進行組建以及最佳化,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1.區域網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安全性,也就是說區域網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支援最先進的資訊保安技術,防止非法入侵而使單位的資料資料丟失。二是拓展性,區域網系統在設計時,要考慮到能夠依據實際需要進行系統拓展與升級,這種升級能夠保持系統內部整體佈局不變,僅需要增加一定的機器裝置,就可以把原網接入到新網,以避免對原網的破壞,而無端增加投入,提高成本。三是標準性,對區域網絡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採用符合標準的結構與佈局。四是實用性,這是區域網設計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系統必須要符合現階段與今後單位實際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好當前的硬體、軟體資源,系統的設計要易於使用與維護。五是先進性,區域網在設計時,要儘量採用國內外較為成熟、先進的網路技術與裝置,一方面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夠更容易的與更新與升級。六是靈活性,系統必須支援多個廠家的應用平臺以及多個工業標準,這樣更有利於開放式系統的構建。
2.區域網絡的組建
2.1硬體方面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採用的都是星型網路拓撲結構作為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因為這種拓撲結構相對簡單,容易擴充套件。區域網在進行硬體組建時,先在電腦上裝上網絡卡,然後將電腦重啟,重啟之後電腦會對軟體進行自動搜尋,並會對安裝的驅動程式進行提示,通常情況下電腦會自帶windows 2008或Win7系統,接著安裝網線,使用者可以基於成本與實際傳輸情況兩方面進行考慮。目前,計算機裝置都會支援100Mbps的傳輸速度,最長的傳送距離能夠高達100米。這樣的設定足以滿足了多數使用者的區域網組建要求,我們在佈線的過程中要注意儘量減少佈線的長度,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電磁對傳輸資料的干擾。
2.2軟體方面
因為目前的計算機作業系統普遍採用的是微軟公司推出的Windows視窗作業系統,所以,我們在設定時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在Windows作業系統中,存在著三種形式的網路協議,即:PX/SPX、TCP/IP與NetBEUI,這三種協議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網路需求,而且各自的試用範圍並不一樣。我們在對區域網進行組建時,對協議的選擇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組建單位的網路規模、管理方式以及網路之間的相容性等因素進行考慮。比如組建一個單網段的區域網絡,還沒有對外連線的情況下,可以選擇NetBEUI協議;如果區域網絡要求具有高效性、可拓展性以及可互聯性,那麼最好選擇TCP/IP協議。總之,單位必須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對協議進行選擇。
2.3對於IP地址配置方面
對區域網組建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計算機網內對等互連時,就要對IP地址進行配置,我們可以選擇自動獲取IP地址這一選項。需要將區域網與外部網路進行連線時,則需要手動對IP地址進行設定,同一個區域網其IP地址的取值一定是唯一的,而IP取值的範圍是1到254。
2.4與網際網路絡連線共享方面
網際網路絡連線共享是指將一個區域網內不同電腦之間進行網頁瀏覽、收發郵件以及檔案下載等等。我們在進行區域網絡與網際網路的連線時,只要安裝一部電話和一個調變解調器就可以了,然後將一臺計算機作為主機來使用,其它客戶端電腦則透過組成網際網路來實現網路的連線與共享。當一個客戶端的使用者需要對網際網路進行訪問時,需要向主機發出一個請求,主機再透過網際網路將客戶機需要的資訊取回,傳送給客戶機,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
3.區域網的最佳化策略
3.1裝置的最佳化策略
(1)網線。對於網線的選擇,表面上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它在區域網組建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介面製作不合理或者沒有注意到網線的選擇,那麼就會影響到區域網最佳化的成果。區域網所選購的網線多是5類與超5類,3類與4類雙絞線則通常是用在10M/bps的網際網路中。
(2)網絡卡。網絡卡通常是選擇100M/bps的,知名品牌有Intel、3COM以及聯想等等。我們在選擇網絡卡時,如果這一網絡卡支援100M頻寬,那麼與之相連線的交換機也必須是100M埠,這時,我們必須將網絡卡屬性中的“媒體型別”這一選項設定成“自動選擇”或者“100BaseTx”。
(3)交換裝置。交換機與HUB的效能最佳化主要是體現在二者的級聯上,當需要HUB之間,或者HUB與交換機之間進行級聯時,我們必須要注意到HUB的頻寬是所有埠共用的,所以,每一個埠所利用的頻寬是總頻寬與所用埠數的商。因此,我們通常並不是用HUB進行級聯,而將HUB與交換機的埠進行連線,這樣,頻寬的就不會受到交換機埠數量的.影響。
3.2軟體系統的最佳化策略
(1)對伺服器硬碟進行正確分割槽。在對伺服器硬碟進行分割槽時,必須按照實際需要進行設定,如果想要在伺服器上安裝財務管理軟體、SQL資料庫以及進銷存管理軟體,那麼就要將硬碟分成三個區域,同時也在注意到C盤,C盤的選擇通常為10G(如果伺服器總硬碟大小為40G),進銷存管理軟體與SQL資料庫則安裝在別的分割槽,因為如果安裝在C盤裡,必然會影響到系統執行的速度,其大小應該為20G左右,財務管理軟體等其它軟體安裝其餘的盤裡,這部分大小為10G。
(2)協議最佳化。我們在進行協議安裝時,要看工作站所使用作業系統的具體情況來定,通常情況下一個工作站,最好是使用同一個型別的作業系統,不然伺服器就需要安裝不同的協議,這樣不利於統一管理。
(3)工作站的最佳化策略。工作站作業系統的安裝必須要以不同硬體裝置的檔次,選擇不同型別的作業系統為原則。從協議方面來說,通常只是安裝相應的作業系統與伺服器通訊所需要的協議就可以了,不需要安裝目前實際不需要的協議。比如在NetWare 系統中,則安裝IPX/SPX與TCP/IP協議。從軟體安裝方面來說,工作站與伺服器一樣,也要進行分割槽安裝,不可以把全部軟體均安裝在C盤之中,這樣勢必會影響到系統整體的執行速度。同時也不要把許多不必要的軟體系統安放在啟動工作組中,儘量減少桌面快捷方式的數量,這樣都可以提高工作站的執行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偉,王黎,高曉蓉.區域網組建的探討[J].科學諮詢(教育科研),2007,(06).
[2]周偉,王黎,李金龍.區域網組建方案的探討[J].中國科技資訊,2007,(12).
[3]李科峰.淺談小型區域網的組建與應用[J].網路安全技術與應用,2007,(03).
[4]王國成.計算機區域網的組建與管理[J].中國科技資訊,2008,(22).
[5]郭向暉.區域網的組建與管理[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