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寓言故事:馮婦搏虎
古代中國寓言故事:馮婦搏虎
引導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古代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晉國有個叫馮婦的人,勇敢而威猛,善於打老虎。後來他成為了一個不殺生的善人,不再打老虎了。
有一天,他來到野外,看見一群人正在追趕一隻老虎。老虎背靠在山勢險要的地方,沒有人敢去接近它。
大家望見了馮婦,都跑上前去迎接他。於是馮婦挽起袖子,伸出胳臂,跳下車來,準備與老虎搏鬥。
追捕老虎的人看到馮婦出手相助,都很高興,可是士人君子卻在恥笑他。
【說明】 這則寓言中,馮婦本來已經不殺生,成為善人,但當他看到有老虎時,仍忍不住擼起袖子想幫忙打虎,這是對馮婦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諷刺。
古代中國寓言故事: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古代中國寓言故事:扁鵲說醫
戰國時期有一位醫學家,醫術高明,人們都尊稱他為神醫“扁鵲”。
有一天,扁鵲前去拜見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旁站了一會兒,然後說道:“大王,您的皮膚上有點小毛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情恐怕會深入體內。”
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沒病,用不著治療。”
扁鵲告辭離開後,蔡桓公說:“這些當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以此顯示自己的能耐。”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拜見蔡桓公。他察看了蔡桓公的臉色後,說:“我看大王的病已經深入到肌肉裡了。如果不治療,病情恐怕還會加深啊。”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對扁鵲的話不加理睬。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三次去見蔡桓公。扁鵲誠懇地對蔡恆公說:“大王,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會更加惡化。”蔡桓公仍舊對他不理不睬。扁鵲只好告辭而去。
又是十天過去了,扁鵲在路上遠遠地望見蔡桓公,他立刻轉身就走了。扁鵲的態度讓蔡桓公有點納悶,他特意派人去扁鵲那裡問問原因。
扁鵲回答說:“剛開始皮膚有點小毛病,用湯藥清洗或熱敷幾天,就能見效;當病情深入到肌肉時,用針灸的方法可以治好;當病情深入到腸胃時,服一些草藥湯劑還可能有治癒的希望。但是病情一旦侵入到骨髓,人間的醫術就是再高明,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
又過了五天,蔡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趕緊派人去找扁鵲。而扁鵲早已經逃到秦國去了。
不久,蔡桓公就不治身亡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人有了錯誤和缺點,應該及時改正,如果視而不見,任其發展,後果就不堪設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