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父子》優秀讀後感

《路上父子》優秀讀後感

  今天閒聊之際把孫睿的《路上父子》閱讀完了,此書分為上路、又上路、回家三個部分,解剖了父子成長之路!

  上路這個篇節中兒子對父親充滿了敬仰和依賴,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兒子問“媽媽去哪裡了”,父親思索再三回答到“媽媽去外星球了”,兒子聽完沒有疑問而是自豪。

  又上路篇節中父親對兒子產生了依賴,但是兒子卻相反的對父親產生了煩躁和排斥的心裡。兒子被當下的現實社會洗禮著,父親守舊的帶著70年代的那股淳樸風味,現實的汙濁和守舊的淳樸相撞比然會擦出火花,終於淳樸的父親被一個裝啞的騙子把全部的積蓄騙走了,兒子也終於爆發了他那最後的“理解”也把跟女朋友的分手歸結到了父親身上。父親為了不甘自己的`思想被兒子否決,決定騎著自己的腳踏車帶著行囊開始了北京至唐山的旅程。就這樣開啟了“又上路”之篇。

  父親帶著自責和憂慮跟腳踏車相依前往唐山,兒子帶著擔憂和對父親氣憤開著用信用卡刷的小車在後面追逐著,兒子對父親的固執性格的瞭解讓兒子很快追上了父親。被現實社會洗禮的兒子知道勸服不了父親放棄尋找騙子跟他一起返回只好陪著父親一起前行。前行中父子二人在撞黑狗、看手相、救助老奶奶事件中慢慢的由誤解到理解,父親淳樸中也不會那麼固執了,也越發的知道了這個社會真的是現實多了,明明兒子沒有撞到大黑狗是另外一個火車司機撞的,村長為了讓父親支付兩萬的賠償愣是把村裡的人問了個遍“我們村裡真的只有一個黑狗”,兒子在現實的洗禮中也被父親感染這個社會還是會有熱心人存在的,還是會有人載著父親去加油站購油,還是會有人把帶著汽油的父親載回的!

  打算開啟返回之路時父親揹著而且固執的聯絡了一遍又一遍與兒子相戀七年的準兒媳,在最終準兒媳的沉默聲中老人選擇了郵件的方式講訴了初見準兒媳和七年中與準兒媳相處的點點滴滴。或許是巧合或許是上天註定,那一天準兒媳的一個朋友需要她用QQ幫忙辦理一件事情,準兒媳用了煩躁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之後又用平靜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然後又用感激的心情看了一遍郵件。在郵件一遍遍閱讀和往事的回憶中準兒媳決定請假前往已分手的男友休息的賓館。

  在看到唯美結局的我還真是盼到了,準兒媳和兒子在老人青黴素過敏事件中明白了感情的不易和家的溫暖,準兒媳在老人的期望中成為了兒媳,騙子也繩之於法,被騙的八萬元讓設立照相館的想法真正落實了!

  此篇文章最讓我感悟就是:孩子真的要跟父母多交流,多問候!父母的思想我們未必能夠全部接受和消化,但是父母總是會為我們想為我們考慮,換言之父母的出發點對我們總是好的!作為被現代社會腳步拋棄的老一輩父母們也不能太守舊與固執了,“落後就要捱打”可是您那個時代的流行語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