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牛皮紙包著的月餅閱讀答案

丁立梅牛皮紙包著的月餅閱讀答案

  【原文】

  牛皮紙包著的月餅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給我帶回兩盒包裝精美的月餅。紅漆木盒裝著,華麗、雍容。

  ②揭開盒蓋,不多的幾隻月餅,躺在質地柔軟的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著。

  ③洗淨了手,和家人帶著虔誠的心,切了一隻月餅來嘗。為此,我還特地拿出寶貝樣收藏著的印花水晶盤,把月餅擺成菊的模樣。一家人歡歡喜喜拿了吃,魚翅做的餡,味道怪異,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堅持吃兩塊,但終究,也受不了那份怪異。餘下的,狠狠心,丟進垃圾筒。丟的時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懷念起小時的月餅來。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餡,外面的麵粉,層層起酥,洇著金黃的油。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個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餅買回來了。散裝的,擱在一個大缸裡。我們放學時從商店門口過,可以聞得見空氣裡的月餅味,香甜香甜的,很濃。探頭去看,總看到麵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紙包裝月餅,五個一包,十個一包。他動作舒緩,在那時的我們眼裡,那動作無疑是美的,充滿甜蜜的味道。我們的心,開始生了翅膀,朝著一個日子飛翔。

  ⑥終於等到中秋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應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隻月餅。那一天,我們再沒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著月亮快快升起來。等月亮真的升起來了,我們不賞月,眼睛都聚到門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現了,手裡提著用牛皮紙包著的月餅,隔了老遠,我們都能聞到月餅的味道。兄妹幾個,跑過去迎接,在他身邊跳。祖父說,小店裡擠滿了人,好不容易才買到月餅。語氣裡有得意,彷彿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燈下,祖父小心地揭開一層一層的牛皮紙,【我們得到了嚮往中的月餅,用小手託著,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來。】母親在一邊教育我們,好東西要留著慢慢吃。於是我們把月餅分成一點一點的碎屑,舔著吃。總能把一隻月餅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們也一人一隻月餅,但他們多半捨不得吃,藏著,只等我們嘴饞了時,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瑣碎和忙碌,會讓他們忘掉藏月餅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隻月餅,等她記起時,月餅上面已長了很長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餅分送給鄰家兩個孩子,那兩個孩子跟著寡母過活,自是沒錢買月餅。中秋時,別人家歡歌笑語,他們家卻冷冷清清的。祖母說,可憐啊。遂踮著小腳,給他們送了月餅去。回家來安慰我們,讓別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時年幼,不明白這句話,現在明白了。如今那兩個孩子早已長大,都出息了,一個在南京,一個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時候,他們每年回來,都會去看看她。他們說,忘不了小時候用牛皮紙包著的月餅。

  【問題】

  19.文中兩次寫丟月餅的情形有何不同?請從原因和心情兩方面概括。(4分)

  20.文章以“牛皮紙包著的月餅”為題,有什麼作用?(3分)

  21.請賞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5分)

  (1)“不多的幾隻月餅,躺在質地柔軟的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著。”(2分)

  (2)“我們得到了嚮往中的月餅,用小手託著,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來。”(3分)

  22.文章最後一段:“(祖母)回家來安慰我們,讓別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時年幼,不明白這句話,現在明白了。”“我”明白了什麼?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19.原因:第一次,紅漆木盒裝的月餅味道怪異受不了,狠心丟進垃圾筒;第二次,祖母藏的月餅太久致月餅上面已長了毛,不得不扔掉。心情:第一次是吝惜;第二次是痛惜。(原因各1分,心情各1分)

  20.“點出全文的寫作物件/線索”或者“文章主要寫了兒時的‘牛皮紙包著的月餅’(1分);“牛皮紙包著的月餅”雖包裝普通卻令人垂涎、難以忘記,蘊含對童年往事及故人的懷念之情(2分)。

  21.(1)運用比喻(1分),指紅漆木盒裝的月餅因包裝精美而顯得嬌貴(1分)。(2)“託”一詞寫出“我們”接過月餅時小心鄭重、格外珍惜的樣子(1分);“幸福得能滴出蜜來”一句運用誇張(答“比喻”亦可)(1分),表達了“我們”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分享美好食物的甜美喜悅之情(1分)。

  22.祖母把屬於我們的月餅分送給鄰家兩個孤苦的孩子吃,多年後他們還記得祖母並感謝祖母(2分)。可見當年多吃一個月餅獲得的只是口腹之了,而現在明白了幫助他人,使他人獲得快樂,才是精神的的快樂(3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