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1
最近幾天我抽空認真地翻閱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使我影響深刻的就是《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在後面的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在從前學習《綱要》時,讓我對幼兒在五大領域的發展總目標有了深刻清楚的認識,現在透過《指南》的閱讀,讓我更加明確了在不同時期我所教授的不同年齡段孩子一般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內容對於我今後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並且可以較好地防止對幼兒產生一些滯後或者超前的教育行為,違背幼兒的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在初淺的翻看了《指南》的內容以後,根據《指南》的內容和精神,我不由自主地開始反思幼兒的一日活動,其實要求各個環節都應該是有教無痕的,從晨間活動、晨間談話、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戶內外遊戲活動、離園活動等每一個活動環節的設計與組織都應該以幼兒學習和發展目標為依據,在合理的期望下進行適宜引導,這樣才能使幼兒得到良好的發展。還讓我更加清楚了一點: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有了《指南》中更詳細的標準劃分,教師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達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對教師的工作有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也讓教師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近年來,依據《綱要》制定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我體會到《綱要》是多麼貼近幼兒,從《綱要》中我懂得了幼兒每個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適合他們的教育活動、生活活動。而今天讓我重新認識幼兒教育的靈活化。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讓我知道了原來隨性的教育時時都在,它根據幼兒的特點提出了很多更細緻的方面,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更細緻更全面。《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於我們教師與家長澄清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期望,在教育實踐中更全面瞭解兒童,因而,有利於更好地貫徹《綱要》精神。兒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兒童早期學習標準的積極價值:對兒童“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形成基本共識;有利於早期教育課程的設計,使教師能夠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從而改善兒童的學習效果;建立了可靠的內容體系,並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標準相聯絡,為有效銜接和兒童的入學準備提供了基礎和依據;有利於規範機構教育活動,從而保證了高質量的學前教育;關注教育弱勢群體,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
以上是翻閱《指南》以後的一點心得,當然《指南》的深刻內涵和精髓所在還有待在邊實踐邊鑽研的過程中不斷體會。我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不斷反思、實踐,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援,和孩子共同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2
利用空餘時間,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指南解讀》分兩個部分詳盡地闡釋了指南的精髓,分別是:怎麼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怎樣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南解讀》透過詳盡的闡述和案例分析、結構圖、示意圖等方式逐句分析《指南》的各專案標要求,並補充指南的內容。透過枝幹圖和餅圖清晰明瞭地畫出來了指南中的五大領域十一個子領域及其目標結構,並對每一個目標進行了概括理解。其中為了讀者更好地認識舉例了很多幼兒園的小例項。
《指南》提出要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有目的的觀察幼兒,在幼兒的活動中生成觀察目標。有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它說的是一個小朋友帶了蠶寶寶到幼兒園,後來蠶寶寶破繭成蝶後死了,一群小朋友都圍著蠶寶寶開始討論它的死因,有的說餓死的,有的說病死的,有的說毒死的等等。這個案例很好的說明了指南幫助我們全面觀察、瞭解幼兒的指引,提供幼兒足夠的發表意見和交流的慾望,提出教師觀察的重要性,要了解幼兒觀察的慾望,幫助幼兒學習與發展。
我們在平時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也要積極地抓住機會,提供給幼兒更多探索創造的條件,並從中觀察幼兒的行為和發展,幫助幼兒取得進步。
關於《指南》藝術領域目標的內涵與價值,這一部分的《解讀》主要透過問答的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進行,在讀者對《指南》裡的各專案標提出質疑了以後,《解讀》來解釋指南的目標的合理化。
比如在模仿學習中,《指南》藝術教育指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的要求。”而有人提出既然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幼兒繪畫也透過模仿來學習來完成,比如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中大部分就是教師提供範畫供幼兒模仿,然後幼兒照著老師範畫來學習繪畫,但是指南又要求我們不要提供範畫,這個如何解釋呢?解讀中詳盡地解釋了所謂的“模仿”的含義,模仿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真實物品或者自然景觀引起的自我主動模仿,而不是簡單的依樣畫葫蘆,解讀還透過案例來說明幼兒自己創作的繪畫往往比範畫臨摹有印象有意義。
想起我們在平時的美術教育中似乎為了課程簡單化,也忽略了兒童的自發模仿和創造,呆板的繁華臨摹會扼制兒童想象力的發展,這就導致兒童不是千篇一律的繪畫分格。有的幼兒不喜歡繪畫,總是說:“老師,我不會。”想起兒童初期都喜歡亂塗亂畫,怎麼長大了反而不會畫了呢?因為他們腦子裡有了模糊印象的固定模式了,這種固定模式不清楚,但卻牢牢的固定住兒童的思維。因此《指南》中對兒童藝術思想的解放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後感3
這次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感觸更深。指南細緻周到的從家庭、幼兒園、社群出發,幫助了我們一線老師梳理了自己在園組織一日活動的要求及注意的細節。
以往幼兒教育總是以學習一些基本知識作為了重點,使得幼兒園教育總是不時的具有小學化傾向,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指南》猶如指南針為迷茫的我們指明方向,在每個具體目標後提出了適宜的具有指導性的建議,指出了我們一日活動的注意點,有利於我們組織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對照指南我們瞭解自己所帶年齡班的孩子哪方面發展適宜,哪方面是滯後的需要多加強引導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於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觸最深是觀摩了中班組的一課三研《小小超市送貨員》。一備課老師的目標制定的很寬泛,對已中班孩子來說快跑多少米比較適宜,所以一備時老師對具體目標沒有明確,使得活動準備的場地距離佈置的很短。在認真學習了指南提出的指標後,我們重新調整了目標,同時結合目標,重新佈置場地等,讓孩子們儘可能的技能達到做大程度的練習。拋磚引玉,在自己執教了小班組的一課三研活動《拖拉玩具來追我》,對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體育玩具進行集體教學,進一步思考了自制體育玩具如何玩,如何發展技能,發展怎樣的技能,並在活動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練習,也明確了小班健康活動如何發展技能多樣性。指南適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綱要也提出了保護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體深入的提出了在園如何進行健康教育。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以及跳竹竿、滾鐵環等傳統體育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兒體能發展的同時,更注重了其他的資源的滲透。
指南體現了一日生活節課程的理念。如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事無鉅細,指南從幼兒的生活學習各個環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讓老師更關注、重視幼兒的保育工作。
指南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是急,急於將故事、歌曲、數數等內容透過短短十幾分鍾統統教給孩子,當有些孩子沒掌握時,老師便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於是分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臉色也越來越嚴肅,於是區角遊戲變成了老師補差的場所,如此惡性迴圈,這些發展較慢的孩子便會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畏懼,不利於幼兒身心的發展。指南明確指出了幼兒為本的理念,老師要蹲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要了解這個年齡斑孩子的發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還不夠完整,其他小朋友都會了只有他還不會,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當你的腳步快於孩子的腳步,孩子會跟不上來,要放慢腳步慢慢帶領他,幫助她得到合理的發展。
指南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應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養成了養尊處優、自我為中心,將家長對自己的的愛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自己對長輩對身邊其他人的尊重。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作為教師我們要理解孩子,去傾聽他們的內心後,有立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不迎合家長和幼兒,而是積極和家長交流,取得家長的理解,同時對孩子的行為要求作出立場適宜的回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受保護的權力,作為教師既是老師更是媽媽,只有從心裡愛孩子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兒園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