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實驗報告15篇

計算機實驗報告15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計算機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計算機實驗報告1

  實驗名稱:網路應用綜合實驗

  所用儀器材料:能接入INTERNET的計算機一臺套

  一、實驗目的

  1、熟悉上網瀏覽、檢索、下載網路資源的基本方法;

  2、掌握E-mail的申請及應用;

  3、瞭解網路配置與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

  4、掌握WINDOWS共享目錄的使用與簡單區域網的組建方法;

  5、瞭解簡單的網路命令和使用方法。

  二、實驗內容

  1、INTERNET的基本操作及WWW的基本應用;

  2、網路資源的獲取;

  3、E-mail的申請及應用;

  4、WINDOWS共享目錄的使用與區域網的組建。

  5、簡單的網路基本命令使用。

  三、實驗步驟

  (參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結合實驗過程中做的具體內容,完成此項內容的撰寫)

  四、思考與總結

  (寫實驗的心得體會等)

計算機實驗報告2

  一、實習時間

  20xx年X月18日到X月10日

  二、實習地點

  中****-*

  三、實習目的

  透過理論聯絡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順利畢業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併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四、實習內容

  能對電腦交易和具體的電腦安裝步驟進行了解,並查閱資料鞏固自我缺漏的電腦經驗。

  能將具體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在電腦交易的同時,將自己的所學所想所感付諸實踐。

  能夠熟練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巧,比如安裝系統,安裝插線,識別型號,處理圖形和flash等。

  能夠與別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計算機交流,並且提供各種買賣資訊以及電腦效能好壞的識別。

  能夠推銷販賣計算機,並且積累豐厚的社會交流經驗和提升自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實習體會

  職高生活讓我對計算機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但實踐出真知,唯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經過實踐和實習,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在未來的日子,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繼續學習,不斷提升理論涵養。

  在資訊時代,學習是不斷地汲取新資訊,獲得事業進步的動力。作為一名青年學子更應該把學習作為保持工作積極性的重要途徑。走上工作崗位後,我會積極響應單位號召,結合工作實際,不斷學習理論、業務知識和社會知識,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精良的業務知識提升能力,以廣博的社會知識拓展視野。

  二、努力實踐,自覺進行角色轉化。

  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實現理論自身的價值,也只有將理論付諸於實踐才能使理論得以檢驗。同樣,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透過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也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鍊人的品質,彰顯人的意志。必須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潛心體會,並自覺的進行這種角色的轉換。

  三、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習,是開端也是結束。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馳騁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做好個人工作計劃,努力創造業績,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

  最後感謝單位領導和部門領導以及同事對我的支援和幫助,我會繼續努力的。

計算機實驗報告3

  課 程 名 稱:

  課 程 代 碼:學院(直屬系): 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年級/專業/班: 學 生 姓 名:學 號:實驗總成績: 任 課 教 師: 開 課 學 院: 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 實驗中心名稱: 汽車交通實驗中心

  西華大學實驗報告(理工類)

  開課學院及實驗室:汽車學院機房(5D-215) 實驗時間: 年月日

  1、實驗目的

  2、實驗裝置、儀器及材料

  3、實驗內容

  一般實驗:

  3.1實驗方案設計與選擇(設計性、創新性實驗需寫該項內容)

3.2實驗原理及實驗步驟(實驗工作原理或實驗的主要操作過程)

3.3實驗記錄(核心程式碼及除錯過程)

  註解:理工科實驗需記錄實驗過程中的資料、圖表、計算、現象觀察等,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其它如在計算機上進行的程式設計、模擬性或模擬性實驗需記錄程式核心程式碼以及程式在調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記錄程式執行的結果。

  上機實驗:

  3.1上機實驗的內容及要求

  3.2演算法設計思想與演算法實現步驟

  3.3程式核心程式碼,程式除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4 程式執行的結果

  4、實驗總結

  4.1實驗結果分析及問題討論

  4.2實驗總結心得體會

  註解:實驗總結的內容根據不同學科和型別實驗要求不一樣,一般理工科類的實驗需要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並且對實驗過程中問題進行討論;在計算機上進行的程式設計、模擬性或模擬性實驗需要對上機實踐結果進行分析,上機的心得體會及改進意見。其它實驗應總結實驗過程寫出心得體會及改進意見。

  說明:各門實驗課程實驗報告的格式及內容要求,請按照實驗指導書的要求手工書寫。

  1、實驗目的

  2、實驗裝置、儀器及材料

  3、實驗內容

  3.1上機實驗的內容及要求

  3.2演算法設計思想與演算法實現步驟

  3.3程式核心程式碼,程式除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4 程式執行的結果

  4、實驗總結

  4.1程式執行結果分析及思考題討論

  4.2實驗總結心得體會

計算機實驗報告4

  實驗名稱:計算機軟硬體的安裝、配置及最佳化綜合實驗

  所用儀器材料:計算機一臺套,虛擬機器軟體一套,常用作業系統安裝軟體,最佳化軟體一套

  一、實驗目的

  1、熟悉微機的各個部件;

  2、掌握將各個部件組裝成一臺主機的方法和步驟;

  3、掌握每個部件的安裝方法;

  4、瞭解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配置;

  5、熟悉並掌握DOS作業系統的使用;

  6、掌握檔案、目錄、路徑等概念;

  7、掌握常用虛擬機器軟體的安裝和使用;

  8、熟悉並掌握虛擬機器上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裝方法及使用;

  9、掌握使用啟動隨身碟的製作和隨身碟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的方法;

  10、瞭解WINDOWS作業系統的基本配置和最佳化方法。

  二、實驗內容

  1.將微機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臺主機;2.除錯機器,使其正常工作;3.瞭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配置。4.安裝及使用虛擬機器軟體;5.安裝WINDOWS7作業系統;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7.學會製作啟動隨身碟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作業系統的基本設定和最佳化。

  三、實驗步驟

  (參照實驗指導書上的內容,結合實驗過程中做的具體內容,完成此項內容的撰寫)

  四、思考與總結

  (寫實驗的心得體會等)

計算機實驗報告5

  一、實驗概述

  【目的及要求】

  1、瞭解計算機配置原理和方法

  2、掌握計算機拆卸方法和注意要點

  3、掌握計算機安裝方法和注意要點

  4、學會組裝電腦

  【基本原理】

  計算機幾個主要部件透過計算機主機板上的插槽連線構成一臺完整的計算機。

  【實施環境】(使用的材料、裝置、軟體)

  計算機完整部件一套、螺絲刀

  二、實驗內容:

  【專案內容】

  瞭解計算機各個主要部件,熟悉主機板各個插槽的作用和接線柱的識別,掌握計算機組裝技術。

  【實驗過程】(步驟、記錄、資料、程式等)

  1.計算機拆卸步驟

  第一:首先把機箱後面的各種資料線先拔掉(包括顯示器、鍵盤、滑鼠等)。

  第二:用螺絲刀擰下機箱側面板的螺絲拆開機箱。

  第三:把主機板上的各種資料線和電源線拔掉(注意記住它們的位置)。

  第四:依次把主機板上的記憶體、顯示卡、網絡卡、CPU風扇,CPU拆下。

  第五:把主機板上的螺釘卸了,把主機板拆下。

  第六:把硬碟,光碟機,軟碟機拿下來。

  2.拆卸時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拆卸可插入主機板內硬體。通常包括記憶體、顯示卡和PCI擴充套件卡。

  1、記憶體:在拆卸時請大家注意,一定要把兩邊的卡子放到底,這樣便不會傷害到記憶體金手指,以及主機板記憶體介面了!(清理時,如發現在金手指處有明顯氧化,可用軟性橡皮按順時針方向勻力擦拭,氧化面即可被清洗掉)。

  2、顯示卡:拆卸和清理時的注意事項和記憶體基本一致。進一步清理。偶用的另一臺機器是9550(窮人),在拆下顯示卡後,發現在散熱片和PCB版交接處存在大量積塵,而散熱片卻找不到一個膨脹螺栓。故此時想到是用矽膠固定。拆卸方法:可用無靜電的專業吹風機對散熱片加熱(家用不可,家用吹風機出風口太大,容易造成顯示卡PCB板穿孔,切記切記!)或開機執行三型3D遊戲、執行3DMARK,使顯示卡持續高溫,迅速關閉計算機後把顯示卡拆下,用細線把散熱器和PCB板分離!

  3、PCI擴充套件卡:其拆卸注意事項和記憶體、顯示卡基本相同,只需注意,在清理後,裝回主機板時,一定要遠離顯示卡,否則造成顯示卡通風不暢喲^__^。

  二、主機板插槽拆卸。在主機板上存貨最多的地方無非就是三點,北橋晶片、處理器托架以及記憶體插口旁。

  1、北橋晶片:其散熱量並不亞於顯示卡、CPU。由於北橋晶片是用兩顆塑膠的膨脹螺栓進行固定,拆卸時,把主機板翻到背面,右手用鉗子(最好是尖嘴鉗子)輕輕夾住膨脹螺栓,使其合併,左手則輕輕向下提取散熱片。注意:用鉗子夾住後不要左右晃動!這樣會很容易劃傷主機板!緊記!

  2、處理器托架:不要小看這裡,在關閉電源的一瞬間,此處收貨量是所有散熱系統的狀元!原理:一般情況下,處理器托架是由4個塑膠膨脹螺栓來固定,但其和北橋散熱片不同之處在1

  於,該膨脹螺栓是在中間加一個小塑膠棍,透過向下擠壓,使其膨脹,以起到固定的作用。方法:用小型一字改錐將小棍擠出即可!

  3、記憶體插口:通常是由於離CPU過近,而造成的塵堆積。注意上述拆卸方法後,應能輕鬆取下!

  至此,機箱內所有發熱量大戶,已被我方全部攻破,下一步進行清理即可。小提示:電源可是超級吸塵器,可開啟其外部用氣筒進行清理!

  4.計算機安裝步驟

  1)安裝機箱電源;

  2)安裝CPU和CPU散熱的風扇;

  3)安裝記憶體條;

  4)再機箱底板上固定主機板;

  5)連線電源線、連線機箱面板上的開關和指示燈;

  6)安裝軟碟機;

  7)安裝硬碟;

  8)安裝光碟機;

  9)安裝顯示卡;

  10)安裝音效卡;

  11)安裝內建modem;

  12)連線顯示器、音箱;

  13)連線鍵盤、滑鼠、印表機;

  14)通電測試;

  15) 整理工作;

  16)硬碟分割槽、格式化;

  17)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及硬體驅動和應用軟體;

  18)進行72小時的烤機,如果硬體有問題,在72小時的烤機中會被發現。

  5.安裝時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㈠.機箱裝配及電源安裝

  主機內部的所有部件都要安裝在機箱裡面,組裝計算機時,首先要進行的工作就是機箱裝配和主電源的安裝。

  ⑴機箱裝配

  ①首先準備好機箱裝配所需的一些配件,包括螺絲等。

  ②由於不同主機板上的輸入輸出介面的佈局不同,要根據佈局情況,將配板上相應的小鐵片拆下來,拆下小鐵片後,就可以使主機板上的輸入輸出介面,如鍵盤介面、滑鼠介面、序列口和並行口等露出來。

  ⑵電源安裝

  由於各種機箱形狀不同,為了安裝主機板方便,往往先將主機板安裝到機箱內,然後再安裝電源。安裝電源的步驟如下:

  ①準備好要安裝的ATX電源。

  ②用螺絲刀擰開機箱後面的所有螺絲。

  ③拆下機箱蓋。由於機箱種類不同,機箱蓋的拆裝方式也有所不同。

  ④電源後面的安裝位置四周有4個螺絲孔,與機箱後面板上電源位置的4個螺絲孔相對應。把電源放入機箱,對準電源上和機箱上的螺絲孔。

  ⑤擰上螺絲。先將4個螺絲擰上,不要擰緊。調整一下電源的位置,使之平穩,然後再將

  所有螺絲擰緊。

  ㈡.安裝主機板

  安裝主機板時應首先將CPU、CPU風扇和記憶體安裝到主機板上,然後再整體安放到機箱內。

  (1)安裝CPU ,將主機板從包裝袋中取出,撫平包裝袋,將主機板放到包裝袋上。觀察主機板和CPU的防接錯結構,找準定位特徵點,通常以倒角或圓點標出。將ZIF插座的鎖定杆抬起到垂直位置,垂直插入CPU。此時要特別注意使CPU針腳與插座的孔對齊,再將CPU向下插放到位,按下鎖定杆至插座卡銷處。

  (2)安裝CPU風扇,首先在CPU的保護殼或核心上塗上一層薄薄的矽脂,它可以使CPU與散熱器很好地接觸,塗的時候,一定要塗均勻,以確保良好的散熱。塗好散熱矽膠後,就可以將散熱風扇安裝到位,有的風扇安裝時有方向性,不可隨意安裝。將散熱風扇對正位置放好,卡緊卡銷,然後,將風扇電源接好,這樣便完成了CPU散熱風扇的安裝。

  (3)安裝記憶體條,觀察記憶體接腳上的缺口和記憶體插槽上的隔斷,對準記憶體與插槽的安裝方向,兩端均勻用力地向下按,將記憶體插到底,同時,插槽兩端的卡銷自動卡住記憶體,記憶體安裝完成。安裝記憶體時,應該從靠近CPU處的記憶體插槽開始,依次安裝。

  (4)將主機板安放到機箱內,卸掉機箱的側板,把機箱平放在桌子上,將主機板上有背板埠的一方對著機箱背板放下。透過主機板上的螺釘孔確定要在機箱底板的什麼位置安裝銅柱。拿出主機板,安裝好銅柱或塑膠柱,將已經安裝好CPU及風扇、記憶體的主機板安放到機箱內固定。注意,如果主機板需要使用金屬螺絲和塑膠柱固定,一定要注意在介面一側使用螺絲(剛性牢固),在遠離介面部位處使用塑膠柱(柔性活動)。安裝螺絲時,先不要擰得太緊,螺絲都裝上後,再按對角方向逐一擰緊。

  ㈢.安裝AGP顯示卡和各種PCI卡

  (1)安裝AGP顯示卡時,應注意接腳處缺口對準插槽內的隔斷,同時還要注意插槽端頭的卡銷。把顯示卡垂直插入插槽內至底,擰緊擋片上的固定螺絲即可。

  (2)安裝PCI插卡與上述類似,相比之下還要更簡單一些,主機板上的PCI插槽都是通用的。安裝時,應兼顧到其他板卡的安裝位置、是否妨礙連線資料線、有利於散熱等因素。PCI卡主要有音效卡、網絡卡、影片卡等。對於安裝音效卡來說,還要正確地連線CD音訊線。即用CD音訊線將光碟機音訊介面與音效卡上的CD—IN介面正確連線,如果是板載整合音效卡,則CD音訊線應安裝在主機板上的CD—IN介面。

  ㈣.硬碟、軟碟機及光碟機的安裝

  將硬碟及光碟機放進驅動器架,擰緊螺釘即可。需要注意的是:

  (1)選用合適的螺釘,安裝硬碟的螺釘與安裝光碟機的螺釘是不一樣的,安裝硬碟用的螺釘外形稍短、稍粗一些。

  (2)安裝硬碟和光碟機進入驅動器架時的方向不同。安裝光碟機時應該從機箱前面板外部將光碟機塞入驅動器架,安裝到位後,光碟機面板應與機箱前面板相吻合。

  (3)在允許的範圍內,硬碟和光碟機的安裝位置要靈活掌握,距離其他板卡、元件等既不要過近,也不要過遠,以免影響資料線的連線。

  (4)安裝軟碟機同安裝光碟機基本相似,只不過是從裡往外放入軟碟機。方法是把軟碟機對準機箱面板上的軟碟機槽口相對應的托架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軟碟機中插入軟盤。接著再上好螺絲。軟碟機固定好後最好拿個軟盤來試一下可否順利地插入、彈出,以確定是否到位。

  ㈤.連線電源

  完成好主機板、板卡、硬碟、光碟機等的安裝工作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電源的連線了。

  (1)連線主機板電源主機板上電源介面較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20孔的主機板電源、4針的風扇電源以及Pentium 4 CPU專用的電源接頭。它們都有防接錯結構,認真看一看結構,在相應處連線上即可。如果是維修老式的AT機型,在連線主機板電源時,要特別注意黑線挨著黑線,千萬不能接反。

  (2)連線硬碟、光碟機電源這些電源線的連線很簡單,都是帶有倒角的四芯電源插頭,不會接錯,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安插到底。否則,很可能會毀壞硬碟。

  ㈥.連線資料線

  連線資料線,主要是指連線硬碟、光碟機的資料線。連線時應注意檢查,硬碟、光碟機的主從盤設定是否正確,找準各資料線所對應的介面與方向。

  (1)安裝硬碟、光碟機時,如果用兩條獨立的資料線連線,則將硬碟和光碟機均設定成主盤,如果硬碟和光碟機連線在一條資料線上,則將硬碟設定成主盤,而將光碟機設定成從盤。建議兩個裝置均設定成主裝置,用兩條獨立的資料線連線到主機板。

  (2)將資料線接頭處的凸起對準主機板上插槽處的缺口,安插入位。通常主機板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IDE插槽,一個是Ultra DMA 66/100的插槽,用於連線硬碟,需要使用80芯的IDE排線:另一個是Ultra DMA 33的插槽,用於連線光碟機、燒錄機、DVD等裝置,使用普通的40芯IDE排線即可。

  ㈦.連線機箱面板訊號線

  機箱面板連線主要包括:電源開關、復位開關、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前置USB

  埠連線等。

  (1)連線機箱前面板連線時,按照主機板說明書的說明,對照實物,將機箱前面板上引出的各種訊號燈線、控制線一個一個地接插在主機板的相應插針上。主機板上一般用色彩或線框標明,相同色彩的插針為一組,有三角或數字標誌的插針為正極。

  (2)要注意訊號燈線極性不能接反,否則燈就不亮了;特別要注意正確連線前置USB連線,因為同組接線中既有資料線又有電源線,如果接錯極易出現問題,所以一定要看清說明書再認真連線。

  ㈧.連線外設

  機箱內部的組裝工作完成後,就可以連線外設,主要是指連線鍵盤、滑鼠、顯示器、音箱等。在機箱背板處,找到與上述裝置接頭外形相似、顏色相同的插座,一一對應連線,並將顯示器的固定螺絲擰緊,即完成了外設連線。

  ㈨.通電,若自檢無誤,說明安裝正確。關機,整理內部接線,用塑膠扎線把機箱內部散亂的線整理綁紮好,並就近固定在機箱上。最後,蓋上機蓋,結束裝配。

  6.開機測試步驟

  1)確認所有裝置連線正確;

  2)開啟計算機電源開關;

  3)啟動電腦後,可以聽到CPU風扇和主機電源風扇轉動的聲音,還有硬碟啟動時發出的聲音,

  軟碟機、光碟機也開始進行預檢;

  4)顯示器上將顯示自檢的情況。如:顯示器型號、CPU型號、記憶體容量和系統初始化情況等;

  5)在開機測試後,如果沒有發生故障,透過執行各種綜合測試方法,來考察計算機的穩定性。

  如:烤機。

  6)如果不能正常啟動,請檢查各硬體是否安裝正確。

  7.開機測試的注意事項

  在連線主機電源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各種裝置的連線是否正確、接觸是否良好,尤其要注意各種電源線是否有接錯和接反的情況,以防止以外燒燬機器。

  (1)確認給主機電源供電;

  (2)確認主機板已經供電;

  (3)確認CPU安裝正確,CPU風扇是否通電;

  (4)確認記憶體安裝正確,並且確認記憶體是好的;

  (5)確認顯示卡安裝正確;

  (6)確認主機板內的訊號連線正確,特別確認是POWER LED安裝無誤;

  (7)確認顯示器與顯示卡連線正確,並且確認顯示器通電。

  【結論】(結果、分析)

  三、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

計算機實驗報告6

  電子資訊工程學系實驗報告 ——適用於計算機課程

  課程名稱: 面向物件程式設計

  實驗專案名稱:Visual studio c++ 6.0集開發環境的使用

  實驗時間: 班級: 計教101 姓名:蔡靜 學號:

  實 驗 目 的:

  1、熟悉並學習使用C++程式編譯平臺VC++ 6.0;

  2、掌握如何在編譯平臺下編輯、編譯、連線和執行一個簡單的C++程式;

  實 驗 環 境: Visual C++ 6.0

  實 驗 內 容 及 過 程:

  1:新建一個C++源程式的方法:

  (1) 在Visual C++主視窗的主選單欄中選擇File(檔案)命令,然後選擇New(新建)命令.這時,展幕上出現一個New(新建)對話方塊,單擊此對話方塊的上方的Files(檔案)屬性頁,在列表中選擇“C++ Source File”項,表示要建立新的C++源程式檔案,然後在對話方塊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錄)文字框中輸入準備編輯的源程式檔案的儲存路徑.後點擊OK 按鈕後,回到Visual C++主視窗,且會在視窗的標題欄中顯示出你所設定的檔名。後你可以看到游標在程式編輯視窗閃爍,表示程式編輯視窗已啟用,可以輸入編輯源程式了。

  (2) 輸入程式。檢查無誤後,則將源程式儲存在前面指定的檔案中,方法是:在主選單欄中選擇File(檔案)命令,並在其下拉選單中選擇Save(儲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鍵Ctrl+S 來儲存檔案。 2:程式的編譯:

  (1) 在編輯和儲存了原始檔以後,需要對該原始檔進行編譯。單擊主選單欄中的Build(編譯),在其下選單中選擇Compile 命令

  (2) 在選擇“編譯”命令後,螢幕上出現一個對話方塊,內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編譯命令要求一個有效的專案工作區。你是否同意建立一個預設的專案工作區)。單擊Yes(是)按鈕,表示同意由系統建立預設的專案工作區,然後開始編譯。也可以不用選擇選單的方法,而用Ctrl+F7 或小圖示 來完成編譯。

  (4) 在進行編譯時,編譯系統檢查源程式中有無語法錯誤,然後在主視窗下部的除錯資訊視窗輸出編譯的資訊,如果有錯,就會指出錯誤的位置和性質

  3:程式的連線

  在得到目標程式後,就可以對程式進行連線了。此時應選擇Build(構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連線並建立一個可執行檔案。在執行連線後,在除錯輸出視窗顯示連線時的資訊,說明沒有發現錯誤,生成了一個可執行檔案。

  4:程式的執行

  在得到可執行檔案 後,就可以直接執行了。選擇Build→!Execute test.exe(執行)命令。在選擇“!Execute test.exe”命令後,即開始執行.exe檔案。也可以不透過選擇選單命令,而且Ctrl+F5 來實現程式的執行。程式執行後,螢幕切換到輸出結果的視窗,顯示出執行結果,

  可以看到,在輸出結果的視窗中的頭幾行是程式的輸出結果,最後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並非程式所指定的輸出,而是Visual C++在輸出完執行結果後由Visual V++6.0 系統自動加上的一行資訊,通知使用者“按任何一鍵以便繼續”。當你按下任何一鍵後,輸出視窗消失,回到Visual C++的主視窗,你可以繼續對源程式進行修改補充或進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對一個程式的操作,不再對它進行其他處理,應當選擇File(檔案)→CloseWorkspace(關閉視窗)命令,以結束對該程式的操作。

計算機實驗報告7

  實驗一 基本運算器實驗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運算器的組成結構

  2. 掌握運算器的工作原理

  3. 深刻理解運算器的控制訊號

  二、實驗裝置

  PC機一臺、TD-CMA實驗系統一套

  三、實驗原理

  1. (思考題)運算器的組成包括算數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浮點運算單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通用暫存器組、專用暫存器組。

  ① 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

  ALU主要完成對二進位制資料的定點算術運算(加減乘除)、邏輯運算(與或非異或)以及移位操作。在某些CPU中還有專門用於處理移位操作的移位器。

  通常ALU由兩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整數單元有時也稱為IEU(Integer Execution Unit)。我們通常所說的“CPU是XX位的”就是指ALU所能處理的資料的位數。

  ② 浮點運算單元FPU(Floating Point Unit)

  FPU主要負責浮點運算和高精度整數運算。有些FPU還具有向量運算的功能,另外一些則有專門的向量處理單元。

  ③ 通用暫存器組

  通用暫存器組是一組最快的儲存器,用來儲存參加運算的運算元和中間結果。

  ④ 專用暫存器

  專用暫存器通常是一些狀態暫存器,不能透過程式改變,由CPU自己控制,表明某種狀態。

  而運算器內部有三個獨立運算部件,分別為算術、邏輯和移位運算部件,邏輯運算部件由邏輯閘構成,而後面又有專門的算術運算部件設計實驗。

  下圖為運算器內部原理構造圖

  2. 運算器的控制訊號 實驗箱中所有單元的T1、T2、T3、T4都連線至控制匯流排單元的T1、T2、T3、T4,CLR都連線至CON單元的CLR按鈕。T4由時序單元的TS4提供(脈衝訊號),其餘控制訊號均由CON單元的二進位制資料開關模擬給出。控制訊號中除T4為脈衝訊號外,其餘均為電平訊號,其中ALU_B為低有效,其餘為高有效。 下圖為ALU和外圍電路的連線。圖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針座。

  在運算器的工作過程中,S3 S2 S1 S0 和CN為控制訊號,FC為進位標誌,FZ為運算器零標誌。運算器的邏輯功能見下表,表中功能欄的FC、FZ表示當前運算會影響到該標誌。

  (思考題)運算器功能的選擇:

  如圖在表中,可以透過調整S3 S2 S1 S0和CN的值來改變運算型別,功能如上圖所示,不同的S3 S2 S1 S0和CN的值對應不同的運算型別和結果。

  CON單元的資料開關控制資料的形成。

  (思考題)運算器的資料通路:

  以下為資料通路圖

  (思考題)運算器的各組成部件的控制訊號的作用:

  LDA和LDB控制存入資料的位置(具體執行方式如上圖所示)

  SD27到SD20透過開和關兩個狀態控制輸入資料

  而S3 S2 S1 S0和Cn控制運算的型別(Cn只用於移位運算)

  四、實驗內容

  (1) 按圖1-1-5連線實驗電路,並檢查無誤。圖中將使用者需要連線的訊號用圓圈標明(其它實驗相同)。

計算機實驗報告8

  一、實驗目的

  考察學生綜合應用Excel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

  1. Excel工作簿的建立、儲存、開啟;

  2.各類資料的輸入和編輯;

  3.工作表的各種基本操作;

  4.工作表的格式化設定;

  5.利用公式和函式進行資料的計算;

  6.綜合應用各種資料管理操作,如排序、篩選、彙總、統計等;

  7.圖表的建立和編輯。

  二、實驗裝置

  硬體:Pentium 4以上的微型計算機。軟體:Windows XP、Excel 20xx或以上的版本

  三、實驗步驟

  1、開啟“Excel綜合實驗格式.xls”檔案,在“期末與總評成績”與“平時成績”工作表中拆分“姓名”一列,將準備好的學生姓名複製貼上上去。

  2、在兩個工作表中分別拆分“平時成績”一列,在“平時成績”工作表中,點選單元格E2,輸入公式:=C2*40%+D2*60%,再往下拉至單元格E22,計算出平時成績。再透過外部引用方式把平時成績複製到“期末與總評成績”工作表中的平時成績一列。

  3、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拆分“總評”一列,點選單元格F3,輸入公式:=D3*30%+E3*70%,往下拉至F22,計算出總評成績。

  4、拆分“績點”一列,點選單元格G3,輸入公式:=IF(F3=60,1,IF(F3>60,1+(F3-60)*0.1,0)),往下拉至G22,計算出各個學生的績點。

  5、拆分“獎學金等級”一列,單擊單元格H3,輸入公式:=IF(G3>=4,"一等",IF(G3>=3.5,"二等",IF(G3>=3,"三等","無"))),往下拉至H22,計算出獎學金等級。

  6、拆分“名次”一列,單擊單元格I3,輸入排名函式:=RANK(F3,$F$3:$F$22),往下拉至I22,計算出名次排名。

  7、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選中“總評”一行,選擇“格式”→“條件格式”,選擇“單元格數值”和“小於”,在第三個方框中輸入60,再單擊“格式”,選擇“加粗”,“紅色”字型,將總評不及格的分數用紅色加粗字型標示。

  8、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A24:K26的區域中輸入總評分數區間資料,合併好相應單元格,單擊B26,輸入公式:=DCOUNT($A$2:$I$22,,B$24:C$25),向右拉至K26,統計出各分數區間的人數。

  9、將統計出來的各分數區間人數輸入“考試成績統計表”中,單擊單元格H30,輸入公式:=AVERAGE(F3:F22),計算出平均分;單擊I30,輸入公式:=(B30+C30+D30+E30)/20,計算出合格率;單擊B31,輸入公式:=B30/$G$30*100%,拉至F31,計算出各區間人數的百分比。

  10、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選中A29:F30的區域,單擊“製圖”圖示,選擇“餅圖”,在“圖示選項”中,標題輸入“考試成績人數統計圖”,資料標誌勾上“類別名稱”和“值”,單擊確定,再調整圖表大小和位置。

  11、在“期末與總評”工作表的A40:C43區域中輸入相應資料,選擇“資料”→“篩選”→“高階篩選”,選中“將篩選結果複製到其他位置”,“列表區域”選擇為A2:I22,“條件區域”選擇為A40:C43,“複製到”選擇為A45。單擊“確定”按鈕。

  12、適當調整“期末與總評”工作表中各資料的大小和位置,使之能在一張A4紙上打印出來。

  13、在“期末與總評”和“平時成績”工作表中分別選擇“檢視”→“頁首與頁尾”,自定義頁首和頁尾分別為“12新聞1班蔡曉童”和“第1/2頁,共2頁”。

  14、最後對工作表進行適當的格式化設定。

  四、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如下頁所示。

  五、實驗分析與體會

  透過這次實驗我發現要熟練地運用好Excel這個軟體,必須多多練習,在掌握好課本上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多多上機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同時在函式的輸入過程中要注意絕對地址、相對地址和混合地址的不同應用場合。這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重複輸入。

計算機實驗報告9

  一、實驗目的

  1.掌握Word文件的建立、並按指定路徑、指定檔名儲存檔案。

  2.掌握文件中文字的快速輸入並設定:文字的字號、字型、字顏色、行間距、字間距等格式。

  3.掌握文件中段落的分欄、首字下沉、底紋、邊框、頁首頁尾等的設定方法。

  4.掌握文件中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圖片及公式的方法、並設定其版式及圖片文字說明。 5.掌握規則、非規則表格的設計。

  5.掌握使用Word軟體對論文、科技文章進行排版。

  6.掌握文件中頁面設定、文字的字型字號、顏色、行間距、字間距的設定。 8.掌握分頁、分節要點,按不同章節的要求,設定不同的頁首、頁尾。

  7.掌握正文及三級標題的設定,並自動生成目錄(或有修改後同步該目錄)。 10.掌握論文封面的設計。

  二、實驗內容

  1.單文件圖文混排。

  2.長文件排版。

  三、實驗過程及結果

  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系統賴以工作的實體。後者是各種程式和檔案,用於指揮全系統按指定的要求進行工作。

  通常所說的計算機均指數字計算機,其運算處理的資料,是用離散數字量表示的。而模擬計算機運算處理的資料是用連續模擬量表示的。模擬機和數字機相比較,其速度快、與物理裝置介面簡單,但精度低、使用困難、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價格昂貴。故模擬機已趨淘汰,僅在要求響應速度快,但精度低的場合尚有應用。把二者優點巧妙結合而構成的混合型計算機,尚有一定的生命力。

  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儲存器和外部裝置等;軟體是計算機的執行程式和相應的文件。計算機系統具有接收和儲存資訊、按程式快速計算和判斷並輸出處理計算機系統由硬體(子)系統和軟體(子)系統組成。前者是藉助電、磁、光、機械等原理構成的各種物理部件的有機組合,是電子計算機分數字和模擬兩類。

計算機實驗報告10

  程式控制器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 理解時序產生器的原理,瞭解時鐘和時序訊號的波形。 (2) 掌握微程式控制器的功能、組成知識。 (3) 掌握微指令格式和各欄位功能。

  (4) 掌握微指令的編制、寫入、觀察微程式的執行

  二、 實驗裝置

  PC機一臺,TD—CM3+實驗系統一套。

  三、 實驗內容及要求:

  (一) 實驗原理:

  微程式控制電路與微指令格式 (A) 微程式控制電路

  微程式控制器的組成見圖10,其中控制儲存器採用3片2816的EPROM,具有掉電保

  2

  護功能,微命令暫存器18位,用兩片8D觸發器(74273)和一片4D(74175)觸發器組成。微地址暫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觸發的雙D觸發器(7474)組成,它們帶有清“0”端和預置端。在不判別測試的情況下,T2時刻打入微地址暫存器的內容即為下一條微指令地址。當T4時刻進行測試判別時,轉移邏輯滿足條件後輸出的負脈衝透過強置端將某一觸發器置為“1”狀態,完成地址修改。

  在該實驗電路中設有一個程式設計開關(位於實驗板右上方),它具有三種狀態:PROM (程式設計)、READ(校驗)、RUN(執行)。當處於“程式設計狀態”時,實驗者可根據微地址和微指令格式將微指令二進位制程式碼寫入到控制儲存器2816中。當處於“校驗狀態”時,可以對寫入控制儲存器中的二進位制程式碼進行驗證,從而可以判斷寫入的二進位制程式碼是否正確。當處於“執行狀態”時,只要給出微程式的入口微地址,則可根據微程式流程圖自動執行微程式。圖中微地址暫存器輸出端增加了一組三態門,目的是隔離觸發器的輸出,增加抗干擾能力,並用來驅動微地址顯示燈。

  微程式控制器原理圖 圖10

  (B) 微指令格式

  微指令字長共24位,其控制位順序如圖所示。

  圖11 微指令格式

  A欄位 B欄位

  C欄位

  MA5--MA0

  為6位的後續微地址,A,B,C為三個譯碼欄位,分別由三個控制位譯碼出多個微命令。C欄位中的P(1)是測試字位。其功能是根據機器指令及相應微程式碼進行譯碼,使微程式轉入相應的微地址入口,從而實現微程式的順序、分支、迴圈執行,。圖中I7一I2為指令暫存器的第7--2位輸出,SE5—SE0為微程式控制器單元微地址鎖存器的強置端輸出。

  (C)二進位制程式碼表

  二進位制微程式碼表

  將全部微程式按照指令格式變成二進位制微程式碼 可得上表

  (二) 實驗內容

  1. 按照實驗接線圖連線好實驗線路,並且檢查線路,確保無誤。 2. 對微控器的讀寫操作(1)手動讀寫 (2)聯機讀寫 3.執行微程式(1)本機執行 (2)聯機執行

  這次實驗安排了四條機器指令,分別為 ADD(0000 0000)、IN(0010 0000)、OUT(0011 0000)和 HLT(0101 0000),括號中為各指令的二進位制程式碼,指令格式如下:

  助記符 機器指令 說明 R0

  HLT 01010000 停機

  實驗中機器指令由 CON 單元的二進位制開關手動給出,其餘單元的控制訊號均由微控制器自動產生,為此可以設計出相應的資料通路圖,見圖 3-2-8 所示。 幾條機器指令對應的參考微程式流程圖如圖 3-2-9 所示。圖中一個矩形方框表示一條微指令,方框中的內容為該指令執行的微操作,右上角的數字是該條指令的微地址,右下角的數字是該條指令的後續微地址,所有微地址均用 16 進製表示。向下的箭頭指出了下一條要執行的指令。P<1>為測試字,根據條件使微程式產生分支。

  先手動將微指令輸入到CM中,然後利用儲存好的微程式驗證00100011(23)

  自加,並輸出結果。思考題:設計並修改電路,編寫用微程式實現儲存器中兩個單位元組十六進位制數的加法運算,結果輸出至OUT單元。 要求:運算元由IN單元

  MEM

  ALU 結果 OUT單元輸出

  (三) 實驗要求

  (1) 按照實驗步驟連線好電路,按照要求內容進行實驗 (2) 記錄本次實驗的所有執行結果,故障現象及排除過程 (3) 在要求實驗的基礎上試解決思考題的問題 (4) 記錄本次實驗的收穫和想法

  四、 實驗步驟、觀察與思考:

  (一)幾條機器指令對應的參考微程式流程圖如下

  1. 連線實驗線路:

  仔細查線無誤後接通電源。如果有‘滴’報警聲,說明匯流排有競爭現象,應關閉電源,檢查接線,直到錯誤排除。

  2.對微控器進行讀寫操作,分兩種情況:手動讀寫和聯機讀寫。

  1) 手動讀寫

計算機實驗報告11

  一、需求分析

  建設一個以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教學、現代計算機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現代網路技術為依託,技術先進、擴充套件性強、能覆蓋全校主要樓宇的校園主幹網路,將學校的各種pc機、工作站、終端裝置和區域網連線起來,並與有關廣域網相連,在網上宣傳自己和獲取Internet網上的教育資源。形成結構合理,內外溝通的校園計算機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滿足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軟硬體環境,開發各類資訊庫和應用系統,為學校各類人員提供充分的網路資訊服務。系統總體設計將本著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系統的技術先進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時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擴充套件性、冗餘性。本著為學校著想,合理使用建設資金,使系統經濟可行。

  具體包括下以幾個方面:

  1、內網路能夠高速訪問FTP伺服器現在或上傳檔案實現資源共享功能,實現對不同型別的使用者劃分不同的許可權,限制不同型別的使用者只能訪問特定的服務資源。可以下載和上傳資料檔案,訪問速度可以對指定的使用者進行級別的劃分。

  2、建設Web伺服器對外實現資訊釋出,對內實現教學教務管理。網站釋出學校新聞、通知、學校的活動等相關內容。實現學生能夠在網上進行成績查詢、網上報名、網上評教等功能;以及教師的資訊查詢、教學資料上傳等。

  3、建設郵件伺服器以滿足校園內部之間和內、外網這間的大量郵件傳輸的需求。

  4、實現內網劃分多個VLAN,實現校園內不同校區,不同樓宇,不同樓層的多客戶接入。

  5、內部實現PC間實現高速互訪,同時可以訪問網際網路。網路內同一IP段內的PC機可以透過網路上的芳鄰實現高速互訪,傳送資料檔案等,解決不同樓宇,不同樓層之間透過移動儲存裝置傳送資料費時、費力的問題。

  6、內部使用者的QoS管理,實現使用者的分級管理功能,對使用者下載和上傳做相應的頻寬限制。對校園網路中的流量實現有效控制,對校園內的重要資料量可靠、穩定的傳輸如:語音、視訊會議等的延遲和阻塞的敏感。

  應用服務:

  電子郵件服務(E-mail):內部E-mail系統

  檔案傳輸服務(FTP)、遠端登入服務(TELNET):提供資源共享 電子公告板牌服務(BBS):資訊釋出

  Internet WWW資訊服務:學校網站 域名服務DNS:提供域名解析 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儲存

  二、網路規劃

  核心層考慮到核心層應該具有資料快速轉發、路由等主要功能,採用Cisco 6500系列三層交換機,配置第三層路由功能模組。核心層節點間可透過若干千兆埠以Channel方式互聯,每個核心層節點透過千兆埠與所有匯聚層Cisco Catalyst 3750三層千兆乙太網交換機互聯,組成星形結構,有助於獲得安全保障,同時可提高頻寬,以便為使用者提供安全高速的資料傳輸通道。

  區域匯聚層採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層全千兆乙太網交換機,區域匯

  聚交換機以雙千兆光纖與核心交換機相連,實現接入層與核心層之間的高速、高效中繼,提高校園網系統的結構化層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層 接入層直接面對使用者,可在匯接層交換機下采用若干支援802.1q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層交換機,在二層交換機上延伸匯接層交換機的VLAN,從而將使用者劃分在不同的子網裡,防止IP地址欺騙,一方面為了安全,一方面便於計費。

  固定安裝的線速快速乙太網桌面交換機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為區域網(LAN)提供極佳的效能和功能。這些獨立的、10/100自適應交換機能夠提供增強的服務質量(QoS)和組播管理特性,所有的這些都由易用、基於Web的Cisco叢集管理套件(CMS)和整合Cisco IOS軟體來進行管理。帶有10/100/1000 BaseT上行鏈路的Cisco Catalyst 2950 銅線千兆位,能夠利用現有的5類銅線從快速乙太網升級到更高效能的千兆位乙太網主幹。

  以線速效能將終端工作站連線到LAN。

  校園網VLAN的劃分和IP地址規劃

  核心層裝置埠分配表:

  裝置型號:核心層cisco6509交換

  連線裝置:

  路由器cisco3745 (一個) 分配埠:1-4埠; 教學區cisco3750 (兩個) 分配埠:5-12埠;

  行政區cisco3750 (兩個) 分配埠:13-20埠; 學生宿舍cisco3750(兩個) 分配埠:21-30埠; 實驗區cisco3750 (兩個) 分配埠:31-38埠; 伺服器群cisco3750(兩個) 分配埠:39-46埠; 核心層cisco6509之間 (兩個) 分配埠:47-54埠。 匯聚層裝置埠分配表:

  裝置型號:教學區匯聚層cisco3750交換機 連線裝置:

  第一教學樓cisco2950(四層) 分配埠:1-8 VLAN:40 第二教學樓cisco2950(四層) 分配埠:9-16VLAN:41 第三教學樓cisco2950(四層) 分配埠:17-24 VLAN:42 第四教學樓cisco2950(四層) 分配埠:25-32 VLAN:43 第五教學樓cisco2950(四層) 分配埠:33-40 VLAN:44 核心層交換機6509(兩個)分配埠:41-46匯聚層交換機cisco 3750之間 分配埠:47-48 裝置型號:行政區匯聚層cisco3750交換機 連線裝置:

  行政樓cisco2950(五層) 分配埠:1-10VLAN:30 圖書館cisco2950(五層) 分配埠:11-20 VLAN:31 電子閱覽室cisco2950 (五層) 分配埠:21-30 VLAN:32 資訊大樓cisco2950 (五層) 分配埠:31-40 VLAN:33 核心層交換機6509(兩個) 分配埠:41-44 匯聚層交換機cisco 3750之間 分配埠:45-48 裝置型號:學生宿舍匯聚層cisco3750交換機

  宿舍樓1 cisco2950 (48埠兩層一個)分配埠:1-3 VLAN:10 宿舍樓2 cisco2950 (48埠兩層一個)分配埠:4-6 VLAN:11. . .. . .. . .

  宿舍樓14 cisco2950 (48埠兩層一個)分配埠:40-42 VLAN:24 核心層交換機6509(兩個)分配埠:43-46 匯聚層交換機cisco 3750之間 分配埠:47-48 裝置型號:實驗匯聚層cisco3750交換機 連線裝置:

  實驗樓1 cisco2950(五層) 分配埠:1-15VLAN:51 實驗樓2 cisco2950(五層) 分配埠:16-30 VLAN:52 實驗樓3 cisco2950(五層) 分配埠:31-42 VLAN:53 核心層交換機6509(兩個)分配埠:43-46 匯聚層交換機cisco 3750之間 分配埠:47-48

  IP地址規劃

  1、各樓層IP地址具體分配如下:

  第一教學樓1-4層 IP地址: 10.20.1.0/24 第二教學樓1-4層 IP地址: 10.20.2.0/24 第三教學樓1-4層 IP地址: 10.20.3.0/24 第四教學樓1-4層 IP地址: 10.20.4.0/24 第五教學樓1-4層 IP地址: 10.20.5.0/24 行政樓 1-5層 IP地址: 10.30.1.0/24 資訊大樓 1-5層 IP地址: 10.30.2.0/24 圖書館 1-5層 IP地址: 10.30.3.0/24 電子閱覽室1-5層 IP地址: 10.30.4.0/24 宿舍樓1 1-6層 IP地址: 10.1.0.0/16 宿舍樓2 1-6層 IP地址: 10.2.0.0/16 宿舍樓3 1-6層 IP地址: 10.3.0.0/16 宿舍樓4 1-6層 IP地址: 10.4.0.0/16 宿舍樓5 1-6層 IP地址: 10.5.0.0/16 宿舍樓6 1-6層 IP地址: 10.6.0.0/16 宿舍樓7 1-6層 IP地址: 10.7.0.0/16 宿舍樓8 1-6層 IP地址: 10.8.0.0/16 宿舍樓9 1-6層 IP地址: 10.9.0.0/16 宿舍樓10 1-6層 IP地址: 10.10.0.0/16 宿舍樓11 1-6層 IP地址: 10.11.0.0/16 宿舍樓12 1-6層 IP地址: 10.12.0.0/16 宿舍樓13 1-6層 IP地址: 10.13.0.0/16 宿舍樓14 1-6層 IP地址: 10.14.0.0/16實驗樓1 1-5層 IP地址: 10.40.1.0/24 實驗樓2 1-5層 IP地址: 10.40.2.0/24 實驗樓3 1-5層 IP地址: 10.40.3.0/24 內部伺服器 IP地址: 10.50.1.0/24

  2、核心層與匯聚層IP地址規劃:

  核心層兩臺Cisco 6509之間路由IP為:10.1.1.1/30和10.1.1.2/30;

  網段10.1.3.0/29:

  核心層cisco 6509(1):10.1.3.1/29 核心層cisco 6509(2):10.1.3.2/29

  防火牆CISCO PIX-525-UR-BUN: 10.1.3.3/29 10.1.3.4/29 網段10.1.4.0/30

  Cisco 3745路由器:10.1.4.1/30

  防火牆CISCO PIX-525-UR-BUN:10.1.4.1/30 4、各樓層管理裝置地址:

  表3.5

  路由協議:

  校園網設計中將採用OSPF協議,其中核心層兩臺路由交換機cisco6509為骨幹區域;教學區、行政區、學生宿舍和實訓實驗區匯聚層路由交換機cisco3750為普通區域。每個建築物內的域邊界路由交換機向位於校園骨幹網上的其它建築物的域邊界路由交換機廣播本域的概要資訊。

計算機實驗報告12

  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

  班級 : *****

  學號:**

  姓名:***

  組別:

  同組者姓名:

  儀器編號:

  實驗日期:

  實驗 windows 20xx 操作

  [實驗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xx的啟動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xx的桌面環境,掌握“回收站”、工作列、幫助選單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xx的視窗、選單以及對話方塊的操作。掌握“資源管理器”和“我的電腦”的使用。

  3. 掌握檔案與資料夾的建立、移動、複製等基本操作。

  4. 掌握應用程式的安裝與刪除、移動與退出,快捷方式的建立與刪除。

  5. 掌握windows 20xx系統的設定,瞭解windows20xx 附件的使用。

  [實驗環境]

  硬體:pentium 以上的計算機。

  軟體:windows20xx 作業系統。

  [實驗內容]

  見附件

  [實驗結果]

  1.建立了如下圖所示目錄樹: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計算機”快捷方式的建立。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顯示、區域選項等屬性的設定。

  實驗指導教師(簽名)

  實驗成績

  實驗報告批改日期:

  實驗內容:

  1.啟動資源管理器

  選中d盤

  在右窗格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新建/資料夾”

  命名為uesr

  雙擊開啟該資料夾(在當前目錄下重複上面的操作,分別建立user、a、b、c、user2資料夾)

  雙擊開啟user1資料夾

  右擊空白處選擇“新建/word文件”

  命名為“old1.doc”,重複該操作在相應的資料夾內分別建立“old2.doc”,“tom.doc”。

  2.(1)開啟b資料夾

  選中bbb

  單擊右鍵後選擇“複製”命令

  開啟user資料夾

  在空白處單擊右鍵後選擇“貼上”命令。

  (2)開啟user資料夾

  選中b

  單擊右鍵後選擇“剪下”命令

  開啟a資料夾

  在空白處單擊右鍵後選擇“貼上”命令。

  (3)開啟user資料夾

  選中c

  單擊右鍵後選擇“刪除”命令。

  (4)開啟user1資料夾

  選中old2.doc

  單擊右鍵後選擇“重新命名”命令

  命名為new1.doc,重複該操作將相應的資料夾內的old2.doc改名為new2.doc。

  3.(1)單擊“開始”按鈕後選擇“搜尋/檔案或資料夾”命令

  在搜尋對話方塊的檔名欄中輸入“calc.exe”

  單擊“搜尋”按鈕

  選中找到的程式

  單擊右鍵選擇“傳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選中桌面上的“calc.exe”快捷圖示

  右鍵單擊後選擇“重新命名”

  輸入“計算器”。

  (3)選中桌面“計算器”快捷圖示

  按滑鼠左鍵拖動到“開始”選單的“程式”選項中。

  (4)選中桌面上的“計算器”快捷圖示

  按滑鼠左鍵拖動到“回收站”圖示上

  在確認對話方塊中單擊“是”。

  4.(1)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顯示器圖示

  單擊“螢幕保護程式”選項卡

  在“螢幕保護程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滾動字幕”

  單擊設定按鈕

  出現的對話方塊分別做相應的設定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2)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顯示器圖示

  單擊“圖案”按鈕

  在圖案列表框中選擇“clouds”

  在“顯示圖片”列表框中選擇“居中”

  單擊“應用”

  單擊“確定”。

  (3)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貨幣”選項卡

  在“貨幣符號”下拉列表框中選擇“$”

  在“貨幣正數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1”

  在“貨幣負數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1”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4)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數字”選項卡

  在“小數點後面的位數”下拉列表框中選擇“2”

  在“數字分組符號”下拉列表框中選擇“,”

  在“組中數字個數”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23,456,789”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5)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日期”選項卡

  在“短日期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yy-mm-dd”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6)

  單擊“時間”選項卡

  在“時間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hh:mm:ss”

  在“上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am”

  在“下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pm”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

  ”按鈕。

  (7)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工作列和開始選單”圖示

  在“自動隱藏工作列”單選按鈕前打鉤

  去掉“顯示時鐘”單選按鈕前的鉤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5.(1)單擊“開始”選單

  選擇“程式/附件/畫圖”開啟畫圖程式

  按要求畫一副風景圖。

  (2)在“畫圖”視窗中單擊“a”按鈕

  輸入文字“這是我的家”

  (3)單擊“檔案/儲存”選單

  在“檔名”文字框中輸入“我的家 ”存檔

  (4)開啟一副圖片

  按[alt]+[print screen]

  開啟“畫圖”程式

  單擊“檔案/新建”選單

  在圖紙的空白出單擊右鍵選擇“貼上”

  單擊“檔案/儲存”選單

  在“檔名”文字框中輸入“截圖 ”存檔。

計算機實驗報告13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檔案的複製、移動、刪除;

  2.掌握檔案的重新命名、屬性的設定;

  3.掌握檔案的查詢;

  4.掌握資料夾選項操作。

  5.透過控制面板檢視和修改主要輸入/輸出裝置的設定;

  6.檢視和修改系統基本配置資訊。

  7.透過使用者管理設定,使計算機為多人合用,同時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

  控制其它使用者的操作許可權;

  8.透過對計算機的環境設定,最佳化計算機的效能,加強使用者的計算機安

  全意識,提高計算機病毒應對能力。

  二、實驗任務

  1.查詢檔案“notepad.exe”,在D盤上以自己的學號為名建立一個新的

  資料夾,在此資料夾內建一名為“記事本”的資料夾,將檔案“notepad.exe”複製到“記事本”資料夾下面,屬性修改為“只讀”,然後在桌面上建立“notepad.exe”檔案的快捷方式。

  2.顯示“我的文件”資料夾下所有檔案的副檔名。

  3.修改滑鼠、顯示器、輸入法的設定。

  4.顯示系統硬體配置資訊。

  5.新增/刪除程式。

  6.新增、刪除使用者,修改使用者資訊。

  7.修改虛擬記憶體設定,最佳化計算機效能

  三、實驗檢查內容

  1.是否在E區建立以自己學號為名的資料夾

  2.是否在學號資料夾中建立名為“記事本”的資料夾

  3.是否將“notepad.exe”檔案複製到“記事本”資料夾中

  4.“notepad.exe”檔案的屬性是否修改為“只讀”

  5.是否在桌面上建立“notepad.exe”檔案的快捷方式

  6.是否顯示檔案的副檔名

  7.修改滑鼠處於“正常選擇”狀態的顯示圖形

  8.修改顯示器的解析度

  9.設定CTRL+SHIFT+1為某種中文輸入法的熱鍵

  10.設定Windows系統在“關閉程式”事件時的聲音

  11.查詢本機CPU的頻率

  12.寫出本機網路介面卡的名稱

  13.新增一個以自己學號為名的使用者

  14.將虛擬記憶體設定到D區,最大值為1GB。

計算機實驗報告14

  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 班級 : ***** 學號:** 姓名:***

  組別: 同組者姓名: 儀器編號: 實驗日期:

  實驗 windows 20xx 操作

  [實驗目的]

  1. 掌握windows 20xx的啟動和退出。熟悉windows 20xx的桌面環境,掌握“回收站”、工作列、幫助選單的使用。

  2. 掌握windows 20xx的視窗、選單以及對話方塊的操作。掌握“資源管理器”和“我的電腦”的使用。

  3. 掌握檔案與資料夾的建立、移動、複製等基本操作。

  4. 掌握應用程式的安裝與刪除、移動與退出,快捷方式的建立與刪除。

  5. 掌握windows 20xx系統的設定,瞭解windows20xx 附件的使用。

  [實驗環境]

  硬體:pentium 以上的計算機。

  軟體:windows20xx 作業系統。

  [實驗內容]

  見附件

  [實驗結果]

  1.建立了如下圖所示目錄樹:D: USER NEW1.COD

  A USER2

  B BBB

  NEW2.DOC

  BBB

  2.完成了“計算機”快捷方式的建立。

  3.完成了控制面板中顯示、區域選項等屬性的設定。

  實驗指導教師(簽名) 實驗成績 實驗報告批改日期:

  實驗內容:

  1.啟動資源管理器 選中D盤 在右窗格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新建/資料夾” 命名為UESR 雙擊開啟該資料夾(在當前目錄下重複上面的操作,分別建立USER、A、B、C、USER2資料夾) 雙擊開啟USER1資料夾 右擊空白處選擇“新建/WORD文件” 命名為“OLD1.DOC”,重複該操作在相應的資料夾內分別建立“OLD2.DOC”,“TOM.DOC”。

  2.(1)開啟B資料夾 選中BBB 單擊右鍵後選擇“複製”命令 開啟USER資料夾 在空白處單擊右鍵後選擇“貼上”命令。

  (2)開啟USER資料夾 選中B 單擊右鍵後選擇“剪下”命令 開啟A資料夾 在空白處單擊右鍵後選擇“貼上”命令。

  (3)開啟USER資料夾 選中C 單擊右鍵後選擇“刪除”命令。

  (4)開啟USER1資料夾 選中OLD2.DOC 單擊右鍵後選擇“重新命名”命令 命名為NEW1.DOC,重複該操作將相應的資料夾內的OLD2.DOC改名為NEW2.DOC。優習 網www.qiewo.Com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3.(1)單擊“開始”按鈕後選擇“搜尋/檔案或資料夾”命令 在搜尋對話方塊的檔名欄中輸入“Calc.exe” 單擊“搜尋”按鈕 選中找到的程式 單擊右鍵選擇“傳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選中桌面上的“Calc.exe”快捷圖示 右鍵單擊後選擇“重新命名” 輸入“計算器”。

  (3)選中桌面“計算器”快捷圖示 按滑鼠左鍵拖動到“開始”選單的“程式”選項中。

  (4)選中桌面上的“計算器”快捷圖示 按滑鼠左鍵拖動到“回收站”圖示上 在確認對話方塊中單擊“是”。

  4.(1)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顯示器圖示 單擊“螢幕保護程式”選項卡 在“螢幕保護程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滾動字幕” 單擊設定按鈕 出現的對話方塊分別做相應的設定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2)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顯示器圖示 單擊“圖案”按鈕 在圖案列表框中選擇“Clouds” 在“顯示圖片”列表框中選擇“居中” 單擊“應用” 單擊“確定”。

  (3)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貨幣”選項卡 在“貨幣符號”下拉列表框中選擇“$” 在“貨幣正數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1” 在“貨幣負數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1”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4)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數字”選項卡 在“小數點後面的位數”下拉列表框中選擇“2” 在“數字分組符號”下拉列表框中選擇“,” 在“組中數字個數”下拉列表框中選擇“123,456,789”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5)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區域選項”圖示 單擊“日期”選項卡 在“短日期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yy-mm-dd”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6) 單擊“時間”選項卡 在“時間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HH:mm:ss” 在“上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AM” 在“下午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選擇“PM”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7)開啟“控制面板”視窗 雙擊“工作列和開始選單”圖示 在“自動隱藏工作列”單選按鈕前打鉤 去掉“顯示時鐘”單選按鈕前的鉤 單擊“應用”按鈕 單擊“確定”按鈕。

  5.(1)單擊“開始”選單 選擇“程式/附件/畫圖”開啟畫圖程式 按要求畫一副風景圖。

  (2)在“畫圖”視窗中單擊“A”按鈕 輸入文字“這是我的家”

  (3)單擊“檔案/儲存”選單 在“檔名”文字框中輸入“我的家 ”存檔

  (4)開啟一副圖片 按[ALT]+[Print Screen] 開啟“畫圖”程式 單擊“檔案/新建”選單 在圖紙的空白出單擊右鍵選擇“貼上” 單擊“檔案/儲存”選單 在“檔名”文字框中輸入“截圖 ”存檔。

計算機實驗報告15

  一、實訓的目的.

  本學期我們專業開設了計算機審計實訓的課程,在這之前我們有先學習了審計這門以理論為主的專業。在有了一定的審計的基礎知識後,再來學習計算機審計也更有利於我們對系統的瞭解與掌握。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審計人員正面臨著如何審查電子資料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及資料分析能力等多重壓力,審計人員只有熟練掌握了計算機輔助審計理論的方法才能適應資訊化發展的需要。而今社會,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已經成為每個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學習計算機輔助審計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如何將資料更好的分析和檢查,使我們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是為我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二、實訓的內容和過程

  首次操作令我感到審計軟體的方便、快捷。以往我們查詢憑證,還要手工逐個的查詢,而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只要輸入查詢條件,瞬間便可一覽查詢結果。審計軟體強大的功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第一次課楊老師引領我們入門,開始了審計過程的準備階段。大家一起新建自己的使用者名稱、新建專案、進行相關的初始化設定,然後進行資料轉換並資料平衡檢測。在審計實施階段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下內容,內控測評分為內控調查和內控測試兩部分,包括測試目標和測試指引(方法),操作結果自動彙總評價,並能生成相應底稿。內控調查是用於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並指引審計人員下一步的審計工作性質,即是否需要進行內控測試還是直接進行詳細的實質性測試,或者二者均做,並確定哪個輕哪個重。系統提供調查內容的平臺並內嵌相應不同審計情況的內控調查模板,另外審計人員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和審計經驗可增減調查內容,模板可自由維護。並進行審前調查瞭解綜合模型預警、分錄模型預警、賬戶模型預警。在審計實施階段做好各項賬證查詢工作如科目餘額表查詢、明細賬查詢、輔助賬查詢以及憑證查詢。同時進行科目的趨勢、結構、對比分析和對方科目分析與摘要分析等。再在每次工作後做好審計底稿分析審計結果。生成審計報告。“賬證查詢”選單包括: ““賬證查詢”選單包括: “科目餘額表”、“分類明細賬”、科目餘額表”、“分類明細賬”、“現金日記賬”、 “銀行日記賬”、“多欄賬”、“輔助賬”、“賬齡”、“詢證函”、“憑證快速查詢”、“憑證高階查詢”、“憑證多年查詢”、“餘額表查詢”、“綜合查詢”、“銀行對賬”、“科目樹”。 科目餘額表用於查詢統計各級科目的本期發生額、累計發生額和餘額等。它可以輸出某月或某幾個月的所有總賬科目或明細科目的期初餘額、本期發生額、累計發生額、期末餘額,在實行計算機記賬後,餘額表已經代替了總賬。這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綜合查詢主要是弄清楚條件的或和且的關係,再就是高階查詢了,這是一個組合分錄的查詢,首先增加借方條件,然後再增加貸方條件。

  審計預警功能設定了三類審計模型:分錄檢查模型、賬戶分析模型和綜合查詢模型。審計模型的意義在於一方面可以複用已有的經驗與方法,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不斷的審計經驗積累、複用、共享,提高審計團隊的整體水平。審計人員在開始審計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呼叫相應的審計模型執行,對被審計單位的資料進行自動審計預警,並可透過設定將自動審計預警發現的疑點發送至審計疑點庫中。

  如綜合查詢模型預警可將使用者日常運用的綜合查詢方法儲存為模型,執行時,可將符合條件的資料篩選出來,篩選結果常表現為審計重點或疑點,起到預警作用。如圖所示:

  科目趨勢分析:可展示選定科目在年度期間內的資料變化情況,根據會計科目的類別,設定資料分析選項,可以是“期末餘額”、“發生額”、“累計發生額”。趨勢分析以兩種形式展現,一為直觀的圖表形式,趨勢分析多用線形圖展示,也可設定其他類別圖形;二為資料表形式,列示出選定科目在年度內各月份的資料及增減率情況。科目結構分析(縱向分析)對選定科目在指定年度月份區間內的明細專案構成情況進行分析。科目多單位分析(橫向分析):對多個一級科目或明細科目的某一年度中的某一個月份各個科目所佔比重的分析。如果當前審計專案中有多家被審計單位,可對多家單位的同一會計科目進行分析,檢視各家單位所佔比例大小。科目對比分析:根據業務的賬務處理原理,一般而言,某會計科目常與另一會計科目的變動存在規律性,比如存在變動的趨同性,我們稱兩個科目存在關聯性。科目對比分析即用作關聯科目間的比率情況進行分析。對方科目分析:對方科目分析可對選定科目的對方科目構成情況進行分析,根據對方科目的構成情況,分析與選定科目相關賬務處理情況,可進一步分析出各類業務的發生情況,起到突出審計重點,節約審計時間,提高審計效率的作用,其為審計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它們有個共同點主要是對科目進行分析,分析一年中這個科目的特點,以及某一月份比較突出,從而分析影響這一科目的主導因素,下面以主營業務收入的科目趨勢分析為例,主要分析這一年中收入的增減趨勢,以及增減的原因,還有這些收入存在的真實性,這一點很好與我們所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了,充分運用了銷售迴圈審計的知識。

  報表結構分析功能主要是分析財務報表的結構比,透過對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和期末數結構分析,反映資產負債表的組成狀況。透過對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的本期數和累計數進行分析,反映了利潤構成情況。此為審計人員全面瞭解被審計單位情況提供了依據,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再也不用人工編制財務報表以及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審計日記是審計人員以人為單位按時間順序反映其每日實施審計全過程的書面記錄。它強調以人員為單位,以時間為順序,以實施審計過程為內容,是現場審計的“黑匣子”。它不僅是增強審計人員責任意識和保護審計人員的有效措施,也是審計組組長檢查審計方案執行情況、控制審計質量的重要依據和手段和審計機關考核審計人員工作業績,落實審計質量責任制的重要途徑。審計人員在審計作業過程中,可以利用審易軟體提供的審計日記模板(完全根據審計署6號令製作),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疑點等問題隨時進行記錄,描述,也可以列印輸出給被審計單位簽字蓋章,進行確認,它綜合的反應了我們審計的內容,同時也反應了我們審計的成果,為我們撰寫審計報告提供了依據。

  三、實訓總結及體會

  這是一門很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這堂課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除了課本知識外,同時我們也學會很多為人出事的道理,老師我非常喜歡您認真負責的態度,你雖然對我們很嚴厲,希望我們認真對待我們所做的事情,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們知道您多我們的期望很高,您是希望我們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為今後的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老師感謝您這一段時間對我們的幫助。我原本對審計這門課程很感興趣,加之審計軟體的強大功能,與以前的手工操作相比,大大提高了審計人員工作效率,審計人員再不用向以前那樣日日夜夜加班了,使之我對這門課程更感興趣了,透過實際的操作確實讓我感受到了審計軟體給我們帶來的方便。這個軟體有一點不足之處就是沒有一個公司的實際資料,有些東西我們不能實際操作,只能夠演示一下軟體。這次的計算機輔助實訓的學習是學校給我們的一次機會,讓我們能在進入社會之前能提前接觸審計工作軟體從而讓我們在以後工作中能夠更好地明白審計的方法及原理使我們不至於手忙腳亂更不至於因為不會軟體而受阻。也我們今後的工作奠下了良好的基礎。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時間雖然不是很多,但透過老師詳細認真的講解也讓我們切實瞭解到審計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深刻了解到現實的會計工作中想要弄虛作假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我們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要有認真的態度。

  實訓是為了讓我們對平常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訓根底上進一步鞏固已學根本理論及使用學問並加以分析進步,學會將學問使用於實際的辦法進步分析和處理成績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自身實踐,重新過濾了一遍所學知識,讓我學到了很多在基礎課本上根本不會體驗到的知識。並且,經過自己的研究和老師的指導後,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收穫頗豐。同時對於一向都比較粗心的我來說,也更深刻的認識到要做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並非我以前想的那麼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細緻嚴謹。在這次的審計實訓中讓我深有體會,原以為學到了一些書本知識就可以了,就可以很好地把它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其實我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只是理論知識,我們只有透過實訓,使我們的理論指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以後的會計工作接軌。同時經過這次實訓也讓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此次操作中當老師提到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卻忘的一乾二淨了,這說明我以前所學的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審計學這門課是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學科的基礎上開設的。由於在過去的日子裡,有些基礎知識還是不夠牢固的,因此給現在的審計學這門課程帶來有些不便。但是,亡羊補牢,為期不晚。透過這次的實訓,我發現了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的複習鞏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