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令節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ㄌ一ㄥˋ ㄐ一ㄝˊ
拼音 sān lìng jié
基本釋義
⒈ 唐德宗以農曆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與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陽合稱三令節。
引證解釋
⒈ 唐 德宗 以農曆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與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陽合稱三令節。
引《舊唐書·德宗紀下》:“﹝ 貞元 五年正月﹞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漢 崇上巳, 晉 紀重陽……自今宜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代正月晦日,備三令節數,內外官司休假一日。’”
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德宗》:“貞元 四年九月,賜宴 曲江亭。帝為詩序曰:‘朕在位僅將十載,實賴忠賢左右,克致小康,是以擇三令節,錫茲宴賞。’”
▸ 三大節
▸ 千秋令節
▸ 令節
▸ 二三其節
▸ 三陽節
▸ 三八節
▸ 三令五申
▸ 三元節
▸ 五申三令
▸ 浴蘭令節
▸ 三三節
▸ 節令
▸ 三節人從
▸ 三節
▸ 三尺令
▸ 三節人
▸ 三節兩壽
▸ 三節棍
▸ 一年三節
▸ 節錢
▸ 三推六問
▸ 三好二怯
▸ 三能
▸ 三墳
▸ 三娥
▸ 三致意
▸ 三老四嚴
▸ 三過筆
▸ 三過
▸ 三乏
▸ 三不歸
▸ 三制手
▸ 三厭
▸ 三邪
▸ 三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