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ㄐ一ㄡˋ
拼音 bù jiù
基本釋義
⒈ 不能完成。不就職,謂不接受任命。
不就「ㄅㄨˋ ㄐ一ㄡˋ」
⒈ 強調假設狀況中的因果關係的連線詞。即表示若有其因,便應有其果。
例如:「如果你來得快,事情不就成了!」、「這話要被他傳出去,不就完了?」
⒉ 不擔任、不接受。
例如:「他老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引證解釋
⒈ 不能完成。
引《史記·禮書》:“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宋 曾鞏 《<陳書>目錄序》:“思廉 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
⒉ 不就職,謂不接受任命。
引《後漢書·仲長統傳》:“每州郡命召,輒稱疾不就。”
宋 曾鞏 《徐幹<中論>目錄序》:“《先賢行狀》亦稱 幹 篤行體道,不耽世業, 魏太祖 特旌命之,辭疾不就。”
▸ 高不成,低不就
▸ 高不成低不就
▸ 功不成,名不就
▸ 不堪造就
▸ 不知就裡
▸ 毫不
▸ 何不
▸ 看不上
▸ 摸不著
▸ 不與
▸ 不慎
▸ 不計
▸ 不甘心
▸ 不能
▸ 不變
▸ 三不歸
▸ 三不朽
▸ 三不拗六
▸ 三不宜
▸ 日昃不食
▸ 日月不可逾
▸ 三不管
▸ 軟硬不吃
▸ 三年不目月
▸ 如不勝衣
▸ 芟繁就簡
▸ 入不敷出
▸ 軟不拉耷
▸ 三不孝
▸ 日旰不食
▸ 日不我與
▸ 三不祥
▸ 如恐不及
▸ 煞不如
▸ 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