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 ㄓˋ
拼音 zhōng zhì
基本釋義
⒈ 中等規格。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謂從中干預。
引證解釋
⒈ 中等規格。
引《周禮·考工記·弓人》:“弓長六尺有六寸,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長六尺有三寸,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長六尺,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鄭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賈公彥 疏:“此以弓有長短三等,人亦有長短三等而言,取其弓與人相稱之事。”
⒉ 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
引《漢書·董仲舒傳》:“孔子 曰:‘奢則不遜,儉則固。’儉非聖人之中制也。”
《新唐書·儒學傳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兩稱,是以祥則縞帶素紕,禫則無不佩。”
宋 蘇轍 《辭戶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採吏民之公言。”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一》:“聖人治天下……必將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聖人之法也。”
⒊ 謂從中干預。
引《宋史·岳飛傳》:“帝答曰:‘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
明 張居正 《答郭華溪》:“一切剿處事宜,公所畫俱當,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 民主集中制
▸ 九品中正制
▸ 制中
▸ 擊中
▸ 漢中
▸ 打中
▸ 三制手
▸ 日中必移
▸ 人中騏驥
▸ 日中為市
▸ 肉中刺
▸ 人中
▸ 入中
▸ 熱中
▸ 日中必彗
▸ 容制
▸ 人中之龍
▸ 肉中刺,眼中釘
▸ 蓐中
▸ 如日中天
▸ 日中則移
▸ 人中獅子
▸ 如法砲制
▸ 日中將昃
▸ 日中則昃
▸ 熱中名利
▸ 揉制
▸ 日中必昃
▸ 入吾彀中
▸ 人中龍虎
▸ 全國中學生運動會
▸ 人中豪傑
▸ 人到中年
▸ 權傾中外
▸ 人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