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ㄉ一ˋ
拼音 fú dì
基本釋義
⒈ 〈方〉本地出產或土法制造的:伏地小米兒ㄧ伏地面。
英文 to lie prostrate
法語 rester prostré
伏地「ㄈㄨˊ ㄉ一ˋ」
⒈ 本地所出的。
例如:「伏地小米兒。」
⒉ 用土法制造的。
例如:「伏地面」。
⒊ 俯伏在地上。
引《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
《三國演義·第三〇回》:「曹軍皆蒙楯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引證解釋
⒈ 俯伏在地上。
引《漢書·淮南厲王傳》:“追念辠過,恐懼伏地。”
郭希仁 《從戎紀略》:“定三 部勒各學生,伏地放槍,中者數十人。”
⒉ 方言。謂本地出產的或用土法制造的。
例如:伏地小米兒;伏地面。
▸ 伏地聖人
▸ 伏地釦子
▸ 走伏無地
▸ 跼天蹐地
▸ 公地
▸ 翻地
▸ 容足地
▸ 容身之地
▸ 山坡地
▸ 入地無門
▸ 容膝之地
▸ 如履平地
▸ 山崩地坼
▸ 蜷伏
▸ 人造地球衛星軌道
▸ 熱地蚰蜒
▸ 人地兩生
▸ 人地
▸ 人地生疏
▸ 熱地
▸ 卻地
▸ 攘地
▸ 人地關係論
▸ 任地
▸ 柔伏
▸ 屈伏
▸ 溼地
▸ 人傑地靈
▸ 人口地理學
▸ 恁地
▸ 情地
▸ 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