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的意思
注音 ㄉㄨㄥˋ ㄔㄨㄤ
拼音 dòng chuā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又名凍風。冷風嚴寒傷及皮肉,氣血凝滯而成。多發於手足、耳廓等處。
英frostbite; chilblain; chilblain;
國語辭典簡編本
凍瘡「ㄉㄨㄥˋ ㄔㄨㄤ」
局部皮膚因受冷、冰凍而造成毛細血管充血、組織遭破壞的疾病。會有丘疹、水泡、腫脹、潰爛等情形出現,症狀較凍傷輕。治療時不可突然加溫,以免病情轉劇。
造句至雪地遊覽應注意保暖,以免造成凍瘡。
凍瘡「ㄉㄨㄥˋ ㄔㄨㄤ」
⒈ 病名。指因冰凍而使區域性面板組織破壞,所形成的瘡。
引證解釋
⒈ 區域性面板因受冷而成的瘡,多發生在手、足、耳朵等暴露部位。
引《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凍瘡》:“凍瘡觸犯嚴寒傷,氣血肌肉硬腫僵。”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宜忌》:“端陽日,蒲艾曝乾存貯,生子用以沐浴,兼洗凍瘡。”
▸ 果凍
▸ 軟凍凍
▸ 蓐瘡
▸ 肉凍
▸ 青田凍
▸ 蠼螋瘡
▸ 千瘡百痍
▸ 千瘡百孔
▸ 漆瘡
▸ 悽凍
▸ 貧凍
▸ 披凍
▸ 凝凍
▸ 膿瘡
▸ 七瘡八孔
▸ 躡凍
▸ 泮凍
▸ 棉花瘡
▸ 漏瘡
▸ 療瘡剜肉
▸ 裂裳衣瘡
▸ 滿目瘡痍
▸ 連底凍
▸ 臁瘡
▸ 連瘡
▸ 梨花凍
▸ 冷凍
▸ 冷凍機
▸ 癩瘡
▸ 冷凍廠
▸ 顆凍
▸ 狼瘡
▸ 冷窗凍壁
▸ 砍頭瘡
▸ 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