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的意思
注音 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基本釋義
⒈ 口頭譴責,筆端討伐。
例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明·汪廷訥《三祝記》
英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相似詞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口誅筆伐「ㄎㄡˇ ㄓㄨ ㄅㄧˇ ㄈㄚ」
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造句這件貪瀆案爆發後,立即引起各界的口誅筆伐。
口誅筆伐「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⒈ 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明·汪廷訥也作「筆誅口伐」、「口伐舌擊」。
引《三祝記·第一四出》:「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引證解釋
⒈ 用言語或文字宣佈、聲討敵對者的罪行。也用於譴責壞人壞事。
引明 汪廷訥 《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巴金 《軍長的心》:“你們作家用筆寫,我們用子彈、用手雷、用大炮寫。你口誅筆伐,我們奪取山頭。”
▸ 筆伐口誅
▸ 筆誅墨伐
▸ 筆伐
▸ 口伐
▸ 筆誅
▸ 誅伐
▸ 命筆
▸ 三過筆
▸ 三筆六詩
▸ 如出一口
▸ 冗筆
▸ 三折筆
▸ 入口處
▸ 三岔路口
▸ 容齋隨筆
▸ 潤筆執政
▸ 乳口
▸ 軟口湯
▸ 潤筆資
▸ 宂口
▸ 如椽大筆
▸ 煞筆
▸ 入口
▸ 人多口雜
▸ 如椽筆
▸ 群口啾唧
▸ 忍口
▸ 刃口
▸ 染筆
▸ 熱心苦口
▸ 讓口
▸ 闕口
▸ 驅口
▸ 群口鑠金
▸ 瓤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