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捉的意思
注音 ㄕㄡˇ ㄓㄨㄛ
拼音 shǒu zhuō
基本釋義
⒈ 唐制,軍隊戍守之地,較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其下則有城有鎮。
⒉ 把守。
引證解釋
⒈ 唐 制,軍隊戍守之地,較大者稱軍,小者稱守捉,其下則有城有鎮。
引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今又稱既有巡院,請量閒劇留官吏於倉場,勾當要害守捉,少置人數,優恤糧料,嚴加把捉,如有漏失私鹽等,並準條處分者。”
唐 元結 《奏色科率等狀》:“臣一州當 嶺 南三州之界,守捉四十餘處。”
《新唐書·兵志》:“唐 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而總之者曰道。”
後世亦以泛稱邊防城堡。 元 王惲 《羽林萬騎歌》:“羽林萬騎驍且雄,守捉內外生陰風。”
⒉ 把守。
引《新五代史·死節傳·王彥章》:“唐 兵攻 兗州,末帝 召 彥章 使守捉東路。”
▸ 弱守
▸ 阮太守
▸ 確守
▸ 取易守難
▸ 全守
▸ 驅捉
▸ 屈身守分
▸ 請人捉刀
▸ 擅離職守
▸ 繕守
▸ 窮守
▸ 清介有守
▸ 倩人捉刀
▸ 擒龍捉虎
▸ 擒捉
▸ 迫守
▸ 駑守
▸ 泥守
▸ 泥古守舊
▸ 逆取順守
▸ 內守
▸ 南柯太守
▸ 能量守恆定律
▸ 南守
▸ 拿雲捉月
▸ 訥直守信
▸ 拿捉
▸ 墨守
▸ 墨守成規
▸ 名守
▸ 墨守成法
▸ 摹捉
▸ 牧守
▸ 埋羹太守
▸ 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