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慝的意思
注音 一ㄣˇ ㄊㄜˋ
拼音 yǐn tè
基本釋義
⒈ 承認罪過。
引慝「一ㄣˇ ㄊㄜˋ」
⒈ 引咎自責。
引《書經·大禹謨》:「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
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引證解釋
⒈ 承認罪過。
引《書·大禹謨》:“帝初於 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
唐 柳宗元 《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至厚也。”
▸ 負罪引慝
▸ 稔慝
▸ 曲引錢
▸ 攘袂引領
▸ 勸引
▸ 取譬引喻
▸ 曲引
▸ 群慝
▸ 若口引
▸ 銓引
▸ 秋引
▸ 請引
▸ 親慝
▸ 清江引
▸ 琴引
▸ 牽引力
▸ 牽引附會
▸ 錢引
▸ 前引
▸ 強慝
▸ 翹足引領
▸ 牽引
▸ 牽物引類
▸ 牽引汽車
▸ 牽經引禮
▸ 翹首引領
▸ 挈引
▸ 日引月長
▸ 憑引
▸ 旁徵博引
▸ 旁引曲證
▸ 攀引
▸ 旁推側引
▸ 拋磚引玉
▸ 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