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注的意思
注音 一ㄣˇ ㄓㄨˋ
拼音 yǐn zhù
基本釋義
⒈ 注錄官籍。
⒉ 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註釋。
⒊ 引水灌入。
引證解釋
⒈ 注錄官籍。
引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及 濟 領吏部, 處約 以 瀛州 判佐參選。引注之次, 濟 遽索筆,曰:‘如志,如志。’注通事舍人。”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四:“一人曰:‘我等官職總由此老翁。’一人曰:‘總由天上。’……明日引注,由老翁者被放,由天上者得留。”
⒉ 引用本事或其他著作作註釋。
引清 陳婉俊 《<唐詩三百首>凡例》:“是編引注之義有二,即引本事以證之者為正注,至尋源遡流博採他書以相證者為互注。”
⒊ 引水灌入。
引《宋史·律曆志二》:“漏刻……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之屬。壺以貯水,烏以引注。”
▸ 引人注目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 全神關注
▸ 曲引錢
▸ 攘袂引領
▸ 勸引
▸ 全神貫注
▸ 全神灌注
▸ 全神傾注
▸ 取譬引喻
▸ 曲引
▸ 若口引
▸ 銓引
▸ 秋引
▸ 銓注
▸ 請引
▸ 惹人注目
▸ 傾耳注目
▸ 清江引
▸ 琴引
▸ 傾注
▸ 傾注全力
▸ 牽引力
▸ 牽引附會
▸ 錢引
▸ 前引
▸ 翹足引領
▸ 牽引
▸ 牽物引類
▸ 翹注
▸ 前注
▸ 錢注
▸ 綺注
▸ 牽引汽車
▸ 牽經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