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善癉惡的意思
注音 ㄓㄤ ㄕㄢˋ ㄉㄢˋ ㄜˋ
拼音 zhāng shàn dàn è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分別善惡,以期褒貶。
英praise the good and hate evil; expose virtue and expose vice;
彰善癉惡「ㄓㄤ ㄕㄢˋ ㄉㄢˋ ㄜˋ」
⒈ 癉,憎恨。彰善癉惡指表揚好的,憎恨壞的。南朝梁·劉勰也作「癉惡彰善」。
引《書經·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文心雕龍·史傳》:「諸侯建邦,各有國史,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引證解釋
⒈ 表彰美善,憎恨邪惡。
引《書·畢命》:“旌別淑慝,表厥宅裡,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孔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表異其居里,明其為善,病其為惡,立其善風,揚其善聲。”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蓋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
清 戴名世 《論說·史論》:“夫史者,所以紀政治典章,因革損益之故,與夫事之成敗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癉惡,而為法戒於萬世。”
亦省作“彰癉”。 唐 張九齡 《請誅祿山疏》:“苟彰癉失宜,尤難三軍立績。是以用命而成,固宜嘉勳;失律而逃,更當懲戒。”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作史者,法貴誅心,筆能鑄鐵,所以彰癉一字在所必爭。”
▸ 癉惡彰善
▸ 勸善懲惡
▸ 勸善戒惡
▸ 勸善黜惡
▸ 遷善黜惡
▸ 遷善去惡
▸ 欺善怕惡
▸ 面善心惡
▸ 進善退惡
▸ 旌善懲惡
▸ 進善懲惡
▸ 進善黜惡
▸ 好善嫉惡
▸ 扶善懲惡
▸ 癉惡
▸ 癉惡司
▸ 採善貶惡
▸ 褒善貶惡
▸ 賞善罰惡
▸ 植善傾惡
▸ 善惡昭彰
▸ 棄惡從善
▸ 嫉惡好善
▸ 疾惡好善
▸ 好善惡惡
▸ 光惡不善
▸ 改惡從善
▸ 改惡向善
▸ 改惡行善
▸ 改惡為善
▸ 惡不去善
▸ 遏惡揚善
▸ 斷惡修善
▸ 懲惡勸善
▸ 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