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於散的意思
注音 ㄈㄨ ㄩˊ ㄙㄢˋ
拼音 fū yú sàn
基本釋義
⒈ 魏晉時期中藥名。相傳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調和而成。
引證解釋
⒈ 魏 晉 時期中藥名。相傳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調和而成。
引南朝 樑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進一雞子。”
南朝 樑 宗懍 《荊楚歲時記》:“敷於散出 葛洪 《煉化篇》。方:用柏子人、麻人、細辛、乾薑、附子等分為散,井華水服之。”
▸ 集散
▸ 散見
▸ 散畔
▸ 散草
▸ 散策
▸ 散輩
▸ 散敗
▸ 入不敷出
▸ 宂散
▸ 撒散
▸ 任散
▸ 善響者不於響於聲
▸ 融散
▸ 熔於一爐
▸ 人心渙散
▸ 人浮於食
▸ 善言暖於布帛
▸ 全元散曲
▸ 人浮於事
▸ 取信於人
▸ 取信於民
▸ 施散
▸ 榮敷
▸ 善於
▸ 橈散
▸ 人離家散
▸ 求過於供
▸ 瓊敷
▸ 求道於盲
▸ 清散
▸ 驅散
▸ 染指於鼎
▸ 輕於去就
▸ 輕於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