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死的意思
注音 ㄇㄟˋ ㄙˇ
拼音 mèi sǐ
基本釋義
⒈ 冒死,不避死罪。
例昧死以聞。——《戰國策·趙策》
英risk one' life;
英文 to risk one's life
昧死「ㄇㄟˋ ㄙˇ」
⒈ 冒昧而犯死罪。秦漢間群臣上書常用的謙詞,以表敬畏。
引《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
《五代史平話·唐史·捲上》:「臣昧死謹言,伏候敕旨!」
引證解釋
⒈ 冒死。猶言冒昧而犯死罪。古時臣下上書帝王習用此語,表示敬畏之意。
引《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從。”
漢 賈誼 《新書·數寧》:“雖然誠不安,誠不治,故不敢顧身,敢不昧死以聞。”
漢 蔡邕 《獨斷》:“漢 承 秦 法,群臣上書,皆言昧死。 王莽 盜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 光武 因而不改,朝臣曰稽首頓首,非朝臣曰稽首再拜。”
▸ 昧死以聞
▸ 拼死
▸ 認死扣子
▸ 曘昧
▸ 忍死
▸ 認死扣兒
▸ 認死理
▸ 入死出生
▸ 取死
▸ 人死留名
▸ 卻死
▸ 若昧平生
▸ 卻死香
▸ 若明若昧
▸ 情死
▸ 輕死重義
▸ 屈死
▸ 輕死
▸ 輕死重氣
▸ 強死賴活
▸ 強死強活
▸ 橋死
▸ 強死
▸ 譴死
▸ 求死不得
▸ 起死人,肉白骨
▸ 青死
▸ 淺昧
▸ 起死人肉白骨
▸ 千死千休
▸ 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