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節的意思
注音 ㄙˇ ㄐ一ㄝˊ
拼音 sǐ jié
基本釋義
⒈ 為保全節操而死。專指婦女為貞操而死。
死節「ㄙˇ ㄐ一ㄝˊ」
⒈ 為守節而死。
引《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進有憂國之心,退有死節之義。」
《三國演義·第七九回》:「原來,曹丕以于禁兵敗被擒,不能死節,既降敵而復歸,心鄙其為人。」
引證解釋
⒈ 為保全節操而死。
引《楚辭·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
三國 蜀 諸葛亮 《前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
唐 高適 《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郭沫若 《南冠草》尾聲:“我自己也是 中國 人,我要對於這些死節的先生們表示一點孝敬。”
⒉ 專指婦女為貞操而死。
引漢 劉向 《列女傳·楚昭貞姜》:“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乃號之曰 貞姜。”
清 李漁 《比目魚·利逼》:“我們這段姻緣,是在戲場上做起的,既在場上成親,就該在場上死節。”
▸ 盡節死敵
▸ 節死
▸ 伏節死誼
▸ 伏節死義
▸ 蹈節死義
▸ 仗節死義
▸ 節錢
▸ 拼死
▸ 三大節
▸ 認死扣子
▸ 三令節
▸ 乳節
▸ 肉孜節
▸ 忍死
▸ 爇節
▸ 認死扣兒
▸ 區節
▸ 認死理
▸ 入死出生
▸ 取死
▸ 忍節
▸ 仁壽節
▸ 人勝節
▸ 屈節卑體
▸ 人死留名
▸ 曲節
▸ 屈節辱命
▸ 詘節
▸ 卻死
▸ 權節
▸ 人節
▸ 取予有節
▸ 屈節
▸ 驅羊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