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綏的意思
注音 ㄙˇ ㄙㄨㄟˊ
拼音 sǐ suí
基本釋義
⒈ 謂軍隊敗退,;將領應當治罪。效死沙場。指死於戰事者。
死綏「ㄙˇ ㄙㄨㄟˊ」
⒈ 效命戰場,以身殉軍。
引《左傳·文公十二年》唐·孔穎達·正義:「魏武全引司馬法雲:『將軍死綏。』」
明·陸世廉《西臺記·第三齣》:「論死綏原是吾曹職分。」
引證解釋
⒈ 謂軍隊敗退,;將領應當治罪。
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司馬法》‘將軍死綏’……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徵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徵,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源》:“《禮》著死綏,《傳》稱握節,捐生守位,取重人倫。”
⒉ 效死沙場。
引唐 杜牧 《聞慶州趙縱使君與黨項戰中箭身死長句》:“死綏卻是古來有,驍將自驚今日無。”
《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譏,下無死綏之志。”
《明史·王元翰傳》:“平居凍餒,脫巾可虞,有事怨憤,死綏無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⒊ 指死於戰事者。
引唐 陳子昂 《為副大總管屯營大將軍蘇巨集暉謝表》:“遂得齒劍餘魂,更參授鉞之任;死綏之魄,復同挾纊之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一:“方振聲 以縣丞謚‘義烈’,俱照知府例卹,則皆出特恩。蓋我聖朝崇奬死綏不遺微末如此也。”
▸ 拼死
▸ 認死扣子
▸ 忍死
▸ 認死扣兒
▸ 認死理
▸ 入死出生
▸ 取死
▸ 人死留名
▸ 卻死
▸ 卻死香
▸ 柔遠綏懷
▸ 擾綏
▸ 情死
▸ 輕死重義
▸ 屈死
▸ 輕死
▸ 輕死重氣
▸ 強死賴活
▸ 強死強活
▸ 橋死
▸ 強死
▸ 譴死
▸ 求死不得
▸ 起死人,肉白骨
▸ 青死
▸ 起死人肉白骨
▸ 千死千休
▸ 起死
▸ 起死回骸
▸ 起死人而肉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