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才盡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ㄤ 一ㄢ ㄘㄞˊ ㄐ一ㄣˋ

拼音 jiāng yān cái jì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南朝·樑·江淹,少有文名,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後來常用“江淹才盡”比喻才思衰退。

國語辭典修訂本

江淹才盡「ㄐ一ㄤ 一ㄢ ㄘㄞˊ ㄐ一ㄣˋ」

⒈  比喻文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參見「江郎才盡」條。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此老下筆數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後,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盡,兩句詩不曾終韻。」

引證解釋

⒈  南朝 樑 江淹,少有文名,世稱 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後來常用“江淹才盡”比喻才思衰退。

南朝 樑 鍾嶸 《詩品》卷中:“初, 淹 罷 宣城郡,遂宿 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 郭璞,謂 淹 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 淹 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 江淹 才盡’。”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禮樂》:“愚乃志氣日惰,幾於進寸而退尺,嘗自笑曰:‘豈 江淹 才盡邪!’”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三:“今世士惟務作詩,而不喜涉學,逮世故日膠,性靈日退,遂皆有 江淹 才盡之誚矣。”
清 黃景仁 《送餘伯扶之太原序》:“嗟乎! 君苗 硯焚, 江淹 才盡,壯志已消乎十載,虛名誰託乎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