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ˊ ㄖㄣˊ

拼音 liú rén

基本釋義

⒈  被流放的人。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浪子。

國語辭典修訂本

流人「ㄌ一ㄡˊ ㄖㄣˊ」

⒈  流亡在外地的人。

漢·桓寬《鹽鐵論·執務》:「賦斂省而農不失時,則百姓足而流人歸其田裡。」
《後漢書·卷三六·賈逵傳》:「以德教化,百姓稱之,流人歸者八、九千戶。」

⒉  因犯罪而流放到遠地的人。

唐·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⒊  借指極壞的人。

《金瓶梅·第六八回》:「銀姐,見了那個流人兒,好歹休要說。」

引證解釋

⒈  被流放的人。

《莊子·徐無鬼》:“子不聞夫 越 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
宋 葉適 《故贈右諫議大夫龔公諡節肅議》:“蓋 元符 之末, 建中靖國 之初,既昭雪流人,生死蒙澤,天下望盡復 元祐 政事。”
清 陳維崧 《送張若水出關》詩:“漢 庭早晚流人赦,望爾歸鞭度 隴 頭。”

⒉  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

漢 桓寬 《鹽鐵論·執務》:“天下安樂,盜賊不起;流人還歸,各反其田裡。”
宋 蘇軾 《上富丞相書》:“明公居於 山東,而傾 河 朔之流人,父棄其子,夫棄其妻,而自歸於明公者百餘萬。”
《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 時,令官山、 官地,無論土著、流人,以呈報之先後予墾。”
郁達夫 《沉淪》四:“他又忽然想到初次赴新大陸去的清教徒身上去。‘那些十字架下的流人,離開他故鄉海岸的時候,大約也是悲壯淋漓,同我一樣的。’”

⒊  浪子。

《金瓶梅詞話》第六八回:“銀姐,見了那個流人兒,好歹休要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