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猻王的意思
注音 ㄏㄨˊ ㄙㄨㄣ ㄨㄤˊ
拼音 hú sūn wáng
基本釋義
⒈ 舊稱鄉塾教師或小學校教師。學童頑皮如猢猻,因喻其師為“猢猻王”,含嘲笑意。亦作:猢猻大王。
猢猻王「ㄏㄨˊ ㄙㄨㄣ ㄨㄤˊ」
⒈ 幼小孩童往往極其頑皮,故舊時戲稱鄉塾的教師為「猢猻王」。明·郎瑛 也稱為「猴孫王」、「猢猻大王」。
引《七修類稿·卷二六·辨證類·嘲學究》:「近世嘲學究雲:『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猻王。』」
⒉ 戲稱團體中的領袖。
例如:「他這猢猻王,當的可神氣呢!」
引證解釋
⒈ 舊稱鄉塾教師或小學校教師。學童頑皮如猢猻,因喻其師為“猢猻王”,含嘲笑意。
引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八·嘲學究》:“近世嘲學究雲:‘我若有道路,不做猢猻王。’本 秦檜 之詩也, 秦 蓋微時為童子師,仰束脩自給,故有‘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亦作“猢猻大王”。 《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雖然也沒有甚麼大進項,比起沒有發達的時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經天懸地隔了。”
▸ 猢猻
▸ 小猢猻
▸ 油煠猢猻
▸ 入王
▸ 仁王
▸ 三王墓
▸ 拳王
▸ 人多成王
▸ 讓王
▸ 戎王子
▸ 戎王使者
▸ 戎宣王屍
▸ 曲王
▸ 賽牛王
▸ 人王
▸ 勤王
▸ 親王
▸ 勤王之師
▸ 秦王女
▸ 擒賊擒王
▸ 千乘之王
▸ 七王
▸ 齊王捨牛
▸ 七月王朝
▸ 前王
▸ 蘄王
▸ 癖王
▸ 偏王
▸ 僻王
▸ 寧王
▸ 釀王
▸ 南面王樂
▸ 南面王
▸ 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