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忽後的意思
注音 ㄓㄢ ㄑ一ㄢˊ ㄏㄨ ㄏㄡˋ
拼音 zhān qián hū hòu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後以“瞻前忽後”形容難以捉摸。
瞻前忽後「ㄓㄢ ㄑ一ㄢˊ ㄏㄨ ㄏㄡˋ」
⒈ 兼顧前後。比喻做事謹慎周密。
引宋·朱熹〈答廖子晦〉:「雖以顏子之初,鑽高仰堅,瞻前忽後,亦是未見此物,故不得為實見耳。」
引證解釋
⒈ 後以“瞻前忽後”形容難以捉摸。
引語出《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明 唐順之 《答王遵巖》:“然以為有物,則何睹何聞;以為無物,則參前倚衡。瞻前忽後,非胸中不掛世間一物,則不能見得此物。”
▸ 瞻前顧後
▸ 瞻前思後
▸ 顧後瞻前
▸ 人前背後
▸ 趨前退後
▸ 前房後繼
▸ 前歌後舞
▸ 前因後果
▸ 前家後繼
▸ 前倨後卑
▸ 前慢後恭
▸ 前合後偃
▸ 前街後巷
▸ 前倨後恭
▸ 前覆後戒
▸ 前俯後仰
▸ 前襟後裾
▸ 前遮後擁
▸ 前腳後腳
▸ 前呼後擁
▸ 前赴後繼
▸ 前三後四
▸ 前仆後繼
▸ 前合後仰
▸ 前兄後弟
▸ 前危後則
▸ 前仆後起
▸ 前仰後合
▸ 前僕後踣
▸ 前目後凡
▸ 前思後想
▸ 前挽後推
▸ 前跋後疐
▸ 前朝後代
▸ 驢前馬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