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守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ㄕㄡˇ

拼音 zì shǒu

基本釋義

⒈  自保;自為守衛。

⒉  自堅其操守。

國語辭典修訂本

自守「ㄗˋ ㄕㄡˇ」

⒈  守住自己本分、本性。

《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默而自守,恐違孔氏各言爾志之義。」
《文選·揚雄·解嘲》:「位極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引證解釋

⒈  自保;自為守衛。

《穀樑傳·襄公二十九年》:“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
《史記·鄭世家》:“宋 頗與 厲公 兵,自守於 櫟,鄭 以故亦不伐 櫟。”
唐 杜甫 《蒹葭》詩:“摧折不自守,秋風吹若何?”
梁啟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揚子江 之上游也,其險足以自守,其富足以自保。”

⒉  自堅其操守。

漢 揚雄 《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
唐 韓愈 《閒遊》詩之二:“子云 祗自守,奚事九衢塵?”
明 方孝孺 《送吏部員外郎龔彥佐序》:“視其德如鄉閭時,不翕翕以趨勢,不瑣瑣以殉利,淡乎自守而不阿。”
清 姚石甫 《桐城麻溪姚氏登科記》:“自我參政府君通籍,至今又十四世,人且數千百計,孝弟未衰,皆清貧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