襞方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ㄈㄤ
拼音 bì fāng
基本釋義
⒈ 舊時端午節風俗之一。謂用五色絲纏紙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後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為四方,黃居中央)綴於胸前,以示婦人養蠶之功。
引證解釋
⒈ 舊時端午節風俗之一。謂用五色絲纏紙帛折成菱角方片,然後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為四方,黃居中央)綴於胸前,以示婦人養蠶之功。
引南朝 樑 宗懍 《荊楚歲時記》:“五色絲,一名朱索,名擬甚多,青赤白黑以為四方,黃為中央,襞方綴於胸前,以示婦人計功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端午綵索》:“裁色繒為方片,各案四色位而安之於衣,而黃繒居四色繒之中,以此綴諸衣上,以表蠶工之成,故名襞方。襞者,積而會之也;方者,各案其方以其色配之也。今人用綵線繫臂益文也。”
烏丙安 《民俗學叢話·<五彩絲·粽子·龍舟>》:“至於彩絲纏折方,正是《荊楚歲時記》所說:‘襞方綴於胸前,以示婦人計功也。’”
▸ 方案
▸ 方形
▸ 方框
▸ 三角方程
▸ 如夢方醒
▸ 三方
▸ 枘圓鑿方
▸ 三步見方
▸ 枘方
▸ 仁方
▸ 群方鹹遂
▸ 人方
▸ 群方
▸ 秋方
▸ 清方
▸ 曲方氏
▸ 如醉方醒
▸ 千方萬計
▸ 前方
▸ 千方百計
▸ 恰方
▸ 淺方
▸ 青方
▸ 奇方
▸ 遷方
▸ 氣血方剛
▸ 漆方士
▸ 平方根
▸ 平方
▸ 平方米
▸ 平方公里
▸ 偏方
▸ 匹馬北方
▸ 排方
▸ 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