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的意思
注音 ㄉㄠˋ ㄇㄠˋ
拼音 dào mào
基本釋義
⒈ 修道者的容貌。
⒉ 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⒊ 道學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的樣子。
道貌「ㄉㄠˋ ㄇㄠˋ」
⒈ 人的面貌、神態。
引《三國演義·第三七回》:「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
引證解釋
⒈ 修道者的容貌。
引《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李珏》:“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漢鍾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
⒉ 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引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
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
⒊ 道學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的樣子。
引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著他並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儼然。”
⒋ 修道者的容貌。
引《太平廣記》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續仙傳·李珏》:“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異。”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群仙聚會》:“漢鍾離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來坌。”
⒌ 指清雅飄逸的面貌。
引宋 蘇軾 《與王定國書》:“某近頗知養生,亦自覺薄有所得,見者皆言道貌與往日殊別。”
清 侯方域 《答張爾公書》:“前月抵 江陰,忽從 陳定生 處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為面述足下之道貌無減於昔。”
⒍ 道學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經的樣子。
引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就是革命專家,有時也要負手散步;理學先生總不免有兒女,在證明著他並非日日夜夜,道貌永遠的儼然。”
▸ 道貌儼然
▸ 道貌岸然
▸ 道貌凜然
▸ 岸然道貌
▸ 彈道
▸ 三道
▸ 山谷道人
▸ 人行道
▸ 入道
▸ 日道
▸ 仁義道德
▸ 塞道
▸ 人心世道
▸ 仁道
▸ 商道
▸ 人道主義
▸ 人道
▸ 全真道
▸ 讓道
▸ 人造地球衛星軌道
▸ 饒道
▸ 熱腸古道
▸ 灑道
▸ 人不可貌相
▸ 詘道
▸ 任道
▸ 容貌
▸ 柔道
▸ 求之有道
▸ 求道
▸ 屈己存道
▸ 三善道
▸ 權道
▸ 清道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