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ㄣ ㄕㄥ ㄩˋ ㄓㄣˋ

拼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謂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⒉  比喻聲名昭著遠揚。

⒊  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國語辭典修訂本

金聲玉振「ㄐ一ㄣ ㄕㄥ ㄩˋ ㄓㄣˋ」

⒈  為孟子稱讚孔子聖德兼備,正如奏樂,以鍾發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語本後用以比喻才德兼備,學識淵博。唐·張說〈邠王府長史陰府君碑銘〉:「史門文宗,國子儒允,克家踵武,金聲玉振。」也作「玉振金聲」。

《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

引證解釋

⒈  謂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

語出《孟子·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演習·授曲》:“絲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獨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齊鳴,天人合一,亦金聲玉振之遺意也。”

⒉  比喻聲名昭著遠揚。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玉振。”
唐 李德裕 《仁聖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贊》:“政建中和,金聲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金聲玉振,天理無不暢之機。”

⒊  比喻音韻響亮、和諧。

宋 黃庭堅 《題子瞻書詩後》:“詩就金聲玉振,書成蠆尾銀鉤。”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此詩家四關。”
老舍 《趙子曰》第一:“不用說對朋友們虛恭有禮,就是對僕役們也輕易不說一個髒字;除了有時候茶泡的太淡,酒熱的過火,才金聲玉振的讚美僕役們幾聲:‘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