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口的意思
注音 ㄐ一 ㄎㄡˇ
拼音 jī kǒu
基本釋義
⒈ 雞喙。
⒉ 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引證解釋
⒈ 雞喙。
引《史記·蘇秦列傳》:“臣聞鄙諺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今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何異於牛後乎?”
張守節 正義:“雞口雖小,猶進食;牛後雖大,乃出糞也。”
⒉ 常以喻低微而安寧之地位。
引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遊詩·任詩》:“甘閒在雞口,不貴封龍額。”
明 楊慎 《丹鉛雜錄·黃滔律賦》:“無名氏作《孟嘗君夜度函谷賦》:‘嘆 秦 關之百二,難騁狼心;笑 齊 客之三千,不如雞口。’亦可喜也。”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豈雞口之福難消,畢竟因差果錯;乃牛後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鐘鳴。”
▸ 雞口牛後
▸ 嫁雞隨雞
▸ 如出一口
▸ 三足金雞
▸ 山雞眏水
▸ 入口處
▸ 三岔路口
▸ 乳口
▸ 軟口湯
▸ 宂口
▸ 軟殼雞蛋
▸ 入口
▸ 人多口雜
▸ 莎雞
▸ 汝南晨雞
▸ 汝南雞
▸ 三寸雞毛
▸ 群口啾唧
▸ 肉用雞
▸ 忍口
▸ 刃口
▸ 熱心苦口
▸ 讓口
▸ 闕口
▸ 驅口
▸ 群口鑠金
▸ 瓤口兒
▸ 人口
▸ 髯口
▸ 缺口
▸ 群口詞
▸ 人口素質
▸ 人口粥
▸ 缺口鑷子
▸ 人口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