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惕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ㄊ一ˋ
拼音 jīng tì
基本釋義
⒈ 驚懼。
⒉ 警惕。驚,通“警”。
引證解釋
⒈ 驚懼。
引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齊景公 渡於 江 沅 之河,黿銜左驂,沒之。眾皆驚惕。”
唐 蕭穎士 《答韋司業垂訪》詩之一:“高堂列眾賓,廣座鳴清絃。俯仰轉驚惕,徘徊獨憂煎。”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續集·古泗州城》:“私以昨夜宿處詢舟子,約畧言之,雲其中絶無人煙。心更驚惕,不知所云。”
⒉ 警惕。驚,通“警”。一本作“警惕”。
引唐 李白 《涇溪南藍山下寄何判官昌浩》詩:“恨君阻歡遊,使我自驚惕。”
明 唐順之 《閱視軍情首疏》:“臣受命驚惕,不敢自寧,星馳前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越十餘日,捕獲,夫婦之姦乃並敗,餘兄弟甚快之。 姚安公 曰:‘……故遇此種事,當生驚惕心,不可生歡喜心。’”
▸ 魂驚魄惕
▸ 惕驚
▸ 神竦心惕
▸ 肉顫心驚
▸ 肉跳神驚
▸ 肉跳心驚
▸ 鵲反鸞驚
▸ 悛惕
▸ 潛驚
▸ 日惕
▸ 啟惕
▸ 鳥驚鼠竄
▸ 拍案驚奇
▸ 鳥驚魚駭
▸ 鳥驚魚潰
▸ 鳥驚魚散
▸ 鳥驚獸駭
▸ 翩若驚鴻
▸ 貌不驚人
▸ 鸞驚
▸ 鸞跂鴻驚
▸ 柳柳驚
▸ 凌驚
▸ 妙語驚人
▸ 狼顧麕驚
▸ 愧惕
▸ 雷驚蕈
▸ 可驚可愕
▸ 雷驚電繞
▸ 恐惕
▸ 遽惕
▸ 麇驚
▸ 警惕
▸ 警惕性
▸ 儆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