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的意思
注音 ㄋ一ㄢˊ ㄊㄨˇ
拼音 nián tǔ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有黏性的泥土。
英文 clay, loam
德語 Tonmineral , Lehm, tönern (S)
法語 argi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黏土「ㄋㄧㄢˊ ㄊㄨˇ」
具塑性與黏性的土壤,由細粒的礦物所組成。依成分的不同,可用於燒製磚、瓦、陶瓷器,或其他工業製品。
造句他常用黏土捏製一些小玩意兒,作為家中的擺設。
黏土「ㄋ一ㄢˊ ㄊㄨˇ」
⒈ 具塑性與黏性的土壤,由直徑小於二百五十六分之一公釐的礦物細粒所組成。依成分的不同,可用於燒製磚、瓦、陶瓷器,或其他工業製品。
引證解釋
⒈ 有黏性的泥土。
引《書·禹貢》“厥土赤埴墳” 孔 傳“土黏曰埴” 唐 孔穎達 疏:“《考工記》用土為瓦,謂之塼埴之工,是埴為黏土,故土黏曰埴。”
▸ 土色
▸ 三和土
▸ 軟紅香土
▸ 三尺土
▸ 入土為安
▸ 三合土
▸ 任土作貢
▸ 軟塵土
▸ 熱土
▸ 砂土
▸ 人非土木
▸ 任土
▸ 人造土
▸ 弱土
▸ 忍土
▸ 取土坑
▸ 壤土
▸ 銓土
▸ 繩床土銼
▸ 青黏
▸ 青土
▸ 親土
▸ 輕土
▸ 區土
▸ 寢苫枕土
▸ 桑土之謀
▸ 桑土綢繆
▸ 遷土
▸ 桑土
▸ 千佛土
▸ 啟土
▸ 桑土之防
▸ 氣土
▸ 普天率土
▸ 抔土巨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