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ㄚˋ ㄕㄣ

拼音 huà shē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佛在人間暫時出現的人、動物或植物的形體。

incarnation; reincarnation;

⒉  體現某種抽象事物(如靈魂、思想、原則或典型)的東西。

勇敢的化身。

embodiment;


英文 incarnation, reincarnation, embodiment (of abstract idea)​, personification

德語 Inbegriff (S)​, Inkarnation (S)​, Reinkarnation (S)​

法語 incarnation, personnification, avatar (hindouism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化身「ㄏㄨㄚˋ ㄕㄣ」

1.菩薩為教化眾生而顯現的生命形態。

2.變換身形。

造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能七十二變,化身為各種不同的人物。

3.抽象觀念的具體形象。

造句警察是正義的化身

國語辭典修訂本

化身「ㄏㄨㄚˋ ㄕㄣ」

⒈  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而顯現的生命形態。

《西遊記·第一七回》:「爾時菩薩迺以廣大慈 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

⒉  抽象觀念的具體形象。。

《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如有一個上帝,則一定有一個『勢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羅都是『勢力尊者』的化身」

如:「警察是正義的化身。」

⒊  變換身形。

如:「孫悟空擁有七十二種變化的法力,能化身為各種人物。」

引證解釋

⒈  佛三身之一。指佛、菩薩為化度眾生,在世上現身說法時變化的種種形象。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九:“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為佛形,名為化身。”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讀壇經》:“近讀六祖《壇經》,指説法、報、化三身,使人心開目明。然尚少一喻,試以喻眼:見是法身,能見是報身,所見是化身。”
清 趙翼 《題袁止所我我周旋圖》詩:“佛説有化身,《易》言貴觀我。”

⒉  借指人或事物所轉化的種種形象。

元 鮮于樞 《題趙模拓本蘭亭後》詩:“《蘭亭》化身千百億, 貞觀 趙模 推第一。”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莫説 老君 已經顯出化身,指引你去,便不是仙人,既勞他看脈一回,且又這等神驗,也該去謝他。”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我非 西子,我乃 西子 化身也。”
艾青 《珠貝》詩:“在碧綠的海水裡,吸取太陽的精華,你是虹彩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

⒊  指抽象觀念的具體形象。

王西彥 《魚鬼》:“他的身體,他的面貌,他的舉止和言語,一切都是固執的化身。”
蕭乾 《未帶地圖的旅人》:“一剎那間我成為祖國的光榮和當代 中國 人民為反法西斯鬥爭所建立的功績的化身了。”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這是一張有著鐵礦石般顏色和獵人般粗獷特徵的臉……這一切簡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⒋  使形體變換。

明 劉基 《猛虎行》:“嗚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應化心不化身。”
劉國鈞 《月詞》詩:“我欲化身雲萬朵,妨他清潔著汙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