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案例範文

  對於初中語文的教學,都有哪些好的方法案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七年級下半學期進行了語文的模擬考試,試卷中出到了古文《趙普》,裡面有這樣一道題:趙普晚年手不釋卷學習《論語》,請你寫出《論語十則》中的一則,並談談你的理解。《論語十則》是初一上半學期的知識點,這道題目出得很特別,有一定的難度,既考到學生的舊識,又考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當時很多學生這道題答不出來,但我們班上的學生大多數都回答出來了,而且還答得不錯。回想起上《論語十則》這節課的時候,由於教法適當,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回憶當時的教學案例以做反思:

  《論語十則》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三點:

  a 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瞭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說出句意。

  能力目標是:

  a. 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德育目標是:

  a.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 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上課時我採用了 “複習課文句意——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聯絡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總結延伸”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 複習課文句意,鞏固學生討論、探究的成果

  先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接著請同學們討論發言,逐一回答解釋各句。由於事前已經讓同學掌握這塊內容,所以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從而達到鞏固、複習、加深印象的效果。

  2.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

  此環節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附課件***

  教學方法:先請同學舉手發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後,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說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

  a. 有利於理清課文知識點,便於積累、複習

  b. 有利於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c. 有利於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

  3.聯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這幾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蘊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定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一: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著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著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二***

  培養目標: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覆誦讀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體會用精練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

  2、讓學生學會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3、感悟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策略:

  1、熟讀課文,在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討論解釋疑難,教師只作適當講解。

  3、每課時的教學方法分為四個板塊:譯讀——質疑——理讀——感悟。既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文言文的誦讀訓練,又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匯入:孟子曾經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可見一個人要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不但要愛讀書,讀好書,還要善於讀書,敢於質疑,只有這樣,才能辨偽去妄,才能有所發現和創新。我國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書上已有的定論,敢於向權威挑戰,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學者。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幼時的戴震讀書塾時是如何難倒老師的。

  第一個教學板塊:譯讀。

  1、學生自由地大聲讀。

  2、老師根據實際情況正音。

  3、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體會朗讀的節奏和語調

  4、學生分角色再讀,邊讀邊對照註釋,作好翻譯的準備。

  5、互譯課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質疑。

  1、根據學生的情況,擬一些問題。

  2、學生就自己覺得很難理解的問題問老師,老師進行解答。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詳細見課本***

  1、作家作品; 2、一詞多義; 3、古今詞義區別較大的詞 4、用法特別的詞 5、省略句6、做“難句翻譯”類整理

  第四個教學板塊:悟讀

  1、從戴震難倒老師你得到什麼啟發?***同桌議論、發言***

  2、要求列舉自己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學生齊讀課文。

  4、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這篇課文用對話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戴震大膽質疑的故事。人類的文明程序離不開大膽的質疑與創新。數學家祖沖之敢於懷疑前人的陳腐學說,推翻錯誤結論,作出了計算圓周率、制定《大明曆》等傑出貢獻。因此,我們在學習中就要有戴震這種質疑的精神。凡是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避免盲目,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