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梔子花的養殖方法是什麼

  梔子花又名梔子,黃梔子,山梔花,原產中國。梔子又分兩種,分大梔子和小梔子;大梔子樹高花大且香濃。小梔子樹矮長不大,香味不大且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很多人喜歡梔子花,但是對它的養殖方法不是很熟悉,那麼現在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盆栽梔子花的養殖方法吧。

  盆栽用土以40%園土、 15%粗砂、30%廄肥土、15%腐葉土配製為宜。梔子苗期要注意澆水,保持盆土溼潤,勤施腐熟薄肥。澆水以用雨水或經過發酵的淘米水為好。生長期如每隔l0-15天澆1次0.2%硫酸亞鐵水或礬肥水***兩者可相間使用***,可防止土壤轉成鹼性,同時又可為土壤補充鐵元素,防止梔子葉片發黃。夏季,梔於花要每天早晚向葉面噴一次水,以增切空氣溼度,促進葉面光澤。

  盆栽梔子,8月份開花後只澆清水,控制澆水量。


梔子花

  插穗選攝2-3年的枝條,截成10-12釐米的段子,留頂上兩片葉子,各剪去一半,然後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節,注意遮蔭和保持一定溼度,一般 1個月可生根,1年後移植。南方還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將插穗插在用葦稈編織的圓盤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壓條可在4 月清明前後或梅雨季節進行。選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壯枝條,將其拉到地面,刻傷枝條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傷部位蘸上200ppm粉劑案乙酸,再蓋上土壓實,則更容易生根。

  一般個把月生根後即可與母株分離,到第二年春再帶土移栽。

  梔子花常見病害:

  梔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汙病、根腐病、黃化病等,在室內,病害全年都可能發生,嚴重時植株落葉、落果或枯死。在病害發生初期或發生期施用多茵靈、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黃化病是發生較為普遍的梔子花的病害,它由多種原因引起,故須採取不同措施進行防治,一般施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缺鐵時幼嫩葉片的葉脈間失綠髮黃,嚴重的會使整株葉片都發黃,甚至出現焦葉和枝條枯萎,最後造成植株死亡。

  梔子花葉子發黃怎麼辦

  對這種情況,可噴灑0.2%—0.5%的硫酸亞鐵水溶液進行防治。缺鎂引起的黃化病則由老葉開始逐漸向新葉發展,葉脈仍呈綠色,嚴重時葉片脫落而死。對這種情況,可噴灑0.7%—0.8%硼鎂肥防治。澆水過多、受凍等,也會引起黃葉現象,所以在養護過程中要特別加以注意。缺氮的表現為單純葉黃,新葉小而脆。缺鉀的表現為老葉由綠色變成褐色。缺磷的表現為老葉呈紫紅或暗紅色。

  看完小編介紹的梔子花的養殖方法後,大家覺得詳細嗎?除了梔子花之外,還有很多花卉也是家居裝飾的不錯之選,比如風信子、水仙花等等,大家在家居裝飾的時候還可以多選幾種不同花卉,更能增添房屋美感。

  梔子花基本資料

  【別名】:木丹、鮮支、梔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禪客花、碗梔等。

  梔子花根、葉、果實均可入藥,有瀉火除煩,消炎祛熱、清熱利尿,涼血解毒之功效。另外,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並可吸硫淨化大氣,0.5千克葉可吸硫0.002~0.005千克。

  除觀賞外,梔子花、果實、葉和根可入藥,一般泡茶或煎湯服。梔子含梔子甙、去 羥梔子甙、雞屎藤次甙甲酯及少量山梔甙,有清熱利尿、涼血解毒、黃疸、血淋痛澀、目紅腫痛、火毒瘡、降血壓等功效。其中梔子果入藥,主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規,吐血,眼結膜炎,瘡瘍腫毒,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蠶豆病,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扭挫傷。根入藥主治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痛。《本草綱目》稱其“悅顏色,《千金翼》面膏用之。”《滇南本草》稱其“瀉肺火,止肺熱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梔子花葯材性狀

  【製法】:夏季花初花放時採收花,晒乾備用,或用鮮品。9~11月間採收果實,除去果柄等雜質,入甑中微蒸或沸水***可加明礬***中微煮,取出後晒乾。果實不易乾燥,故應經常翻動使通風良好,以免發黴變質。根夏秋季採挖,洗淨晒乾。梔子栽培2~3年開始開花結果。11~12月果實開始成熟,當果皮呈黃綠色時即可收穫,選擇晴天摘採,採回的梔子及時晒乾或烘乾即可。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苦;入肺、肝經。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涼血止血。主治肺熱咳嗽,鼻,咯痰,腫毒等病症。

  【主要成分】:梔子花含有三萜成分,梔子花酸A、B和子酸。含揮發油,包括乙酸苄酯、乙酸芳樟酯,另含色素甙、木蜜醇等。另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粗纖維及多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