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足鱟類

[拼音]:shuishan

[英文]: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杉科的單種屬植物,著名的“活化石”之一。自1941年在日本發現枝葉及球果化石,同年及1943年相繼被幹鐸、王戰等人於中國湖北省利川縣的謀道溪發現生存植株和採到標本,1948年4月,胡先驌、鄭萬鈞二人聯名發表,是當時植物學界的重大發現之一。

水杉系落葉喬木,大枝不規則輪生,小枝對生或近對生,葉、芽鱗、雄蕊、珠鱗與種鱗均交叉對生。葉線形,柔軟,在側枝上排成羽狀,上面中脈凹下,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4~8條氣孔線,冬季側生小枝與葉一同脫落。雌雄同株,雄球花在枝條頂部的小枝上單生於葉腋處及枝端,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狀,通常長15~25釐米,雄蕊具3花葯,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於小枝頂端,珠鱗9~14對,各具5~9枚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近球形或矩圓狀球形,張開後微具四稜,長1.6~2.5釐米,直徑1.5~2.2釐米;種鱗木質,盾形,頂部扁菱形,中央有一凹槽,下部楔形。種子扁平,倒卵形,周圍具翅。染色體基數x=11。花粉球形,兩極稍扁,有一個基部明顯向一邊彎曲、末端很尖的乳頭狀突起,外壁內外兩層厚度相等,外層在光切面上有鋸齒狀曲線,外壁表面比較粗糙。

水杉以葉、芽鱗、雄蕊、珠鱗與種鱗互動對生而區別於杉科各屬。胚胎髮育、形態結構比較接近於北美的巨杉和北美紅杉。為杉科中進化的屬種。

最早的水杉化石發現於距今1.4億~1.2億年的中生代早白堊世地層,晚白堊世水杉分佈到北緯80°~82°的斯匹次卑爾根島,到第三紀,分佈區擴大到歐洲大陸、西伯利亞、中國、朝鮮、日本及北美洲,已知有10多種。但在第四紀冰川降臨時,性喜溫暖溼潤的水杉屬植物在多數地區因受寒害而滅絕,僅水杉一種在中國四川(石柱縣)、湖北(利川縣)、湖南(龍山縣)三省邊境的一個小範圍內倖存繁衍至今。產區內尚存有高達35米以上,胸徑1.2~2.3米,樹齡300~400年的大樹和胸徑在20釐米以上的天然林木5000多株,生於海拔1750~1500米,氣候溫和,夏秋多雨,酸性黃壤土的山坡、山間、溝谷及河流兩岸。水杉為喜光性強的速生樹種,適應性較強,材質輕軟,結構稍粗,紋理直,收縮小,心材紫紅而色澤美麗,可作建築、造船、傢俱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

自水杉被發現後,各地區即競相引種,栽培區不斷擴大。在中國,北至遼寧南部、延安,南達兩廣及雲貴高原,東臨東海、黃海之濱及臺灣,西至四川盆地都有栽培,特別是長江流域中、下游各省栽培甚廣,生長較快,育苗造林規模逐年擴大,有的地區已蔚然成林。在世界上,北至丹麥的哥本哈根、蘇聯的列寧格勒及阿拉斯加,南達阿根廷、印度尼西亞,地跨歐、亞、美三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已引種栽培。

水杉一般16~18年開始出現雌雄球花,能結種子,但大量結實樹齡要在40年以上,100年以上仍能大量結實不衰。水杉可用播種、插條、嫁接、壓條等方法繁殖。目前因母樹稀少,種子產量有限或發育不良,扦插育苗成為水杉繁殖的主要方法。

參考文章

水杉的用途習性及養護要點觀賞園藝水杉的由來生物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