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省自治

[拼音]:bingqiu yundong

[英文]:ice hockey

冰上運動專案之一。(圖1) 運動員穿著特製的冰刀、護具和服裝,手持球杆在冰場上擊球,以擊入對方球門內的球數多者為勝。冰球運動由於速度快,對抗性強,激烈程度高,有助於培養勇敢、堅毅、機智、果斷等素質和強壯的體質。

發展概況

冰球運動起源於加拿大。1855年,加拿大金斯頓流行一種冰上游戲,遊戲者足綁冰刀,手持曲棍,在冰凍的湖面上追逐打擊用木片製成的冰球。當時,參加比賽的人數及場地均無限制,隻立兩根木杆作為球門,這就是現代冰球運動的前身。1879年,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組織了一次正式的冰球比賽, 規則是 W.F.羅伯遜教授和R.F.史密斯教授共同制定的。最初規定雙方參加者各為11人,後改為9人,又改為7人,最後改為6 人。球拍與球也不斷改進,比賽速度逐漸提高,隨之流行於全加拿大,進而發展到美國與歐洲。1908年,國際冰球聯合會在法國巴黎創立。1920年,冰球運動在第 7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專案,加拿大冰球運動員以其獨特的打法戰勝了歐洲所有球隊,獲得冠軍。1924年,第 1 屆冬季奧運會在法國沙莫尼舉行,加拿大隊以絕對優勢再次獲得冠軍。1924~1953年,加拿大冰球在世界上常處於領先地位,多次贏得世界冠軍。1954年,蘇聯隊在斯德哥爾摩以 7:2戰勝加拿大隊,贏得了第21屆世界冰球錦標賽冠軍,隨著歐洲冰球風格的興起,加拿大獨佔冰球優勢的局面被打破。

冰球運動在中國已有近50年的歷史。1935年,在北平舉行的第1屆華北冰上運動表演會上,第1次舉行了冰球比賽。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冰球運動得到了迅速發展。1953年,在哈爾濱舉行首屆全國冰上運動會,參加冰球比賽的有東北區、華北區、西北區、火車頭體協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 5個隊。從那時起,東北、華北等一些省、市相繼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冰球隊。到1958年,冰球運動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新疆、青海、 寧夏、 甘肅等 9個省、自治區開展起來。自1955年起,每年舉行 1次全國冰球比賽;1957年,開始實行分組比賽,分成年組和少年組;1958年,成年組又分甲乙級分別舉行。1956年以後,中國冰球隊開始參加國際比賽。

技術和戰術

冰球的基本技術可分為滑跑技術和攻防技術兩大類。

(1)滑跑技術:是冰球運動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術,其中包括起跑、正滑、倒滑、慣性轉彎、壓步轉彎、急停等一般滑跑技術及守門員專門的滑行技術。滑行姿勢對滑跑技術效果的發揮有直接關係。滑行姿勢應是上體抬起,稍前傾,頭部向前看,兩腳蹬冰頻率稍快,這種滑行姿勢有利於在場內驟然起跑和頻繁變換方向。 ②攻防技術:包括控制球、傳接球、過人、爭球、射門等進攻技術和阻截、搶球、合法衝撞以及守門員防守等各項防守技術。射門是各項進攻技術中特別重要的一項。射門的方法很多,有拉射、挑射、快拍、擊射和補射等,這些方法又各有正拍和反拍兩種方式。近年來,還出現了彈射(一種預備時間極短,在運動過程中突然用拍刃前半部擊射出球的一種射門動作)和墊拍(一種利用球拍觸球之後,改變從後方或側方射向球門的冰球路線角度與方向,使守門員難以預測球路的射門方式)等射門方法。由於射門方式方法的變化和發展,更由於運動員射門力量不斷增強,冰球滑動或飛進的速度不斷提高(據測定,最快已達到初速每秒60米)。這一切都給守門員的防守增加了越來越大的難度,對守門員的防守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冰球戰術是在比賽中為了戰勝對方而採取的攻防方式和方法,其內容如下:

(1)進攻戰術。可分為個人及 2~3人的進攻戰術和全隊的進攻戰術。全隊的進攻戰術,又可分為快攻及陣地戰兩種。陣地戰又可分為出守區、中區推進及攻區陣地戰等。

(2)防守戰術。可分為個人防守、2~3人防守和全隊防守戰術。全隊防守戰術可分為攻區、中區及守區防守戰術,如 “2-1-2” 和“1-2-2”以及“1-4”等陣型的防守戰術;3個區的防守又可分為盯人防守、區域防守及混合防守等 3種方法。

(3)“多打少”和“少打多”戰術。冰球規則有隊員犯規被罰出場2 分鐘或5分鐘的規定。這時場上形成了“6打5”或“6打4”以多打少的局面。“多打少”戰術就是為了利用這種短暫的有利時機爭取得分而採取的一種特殊形式的進攻戰術。反之,“少打多”戰術則是在隊員犯規被罰出場時被迫採取的以防守為主的一種特殊形式的防守戰術。

目前,世界冰球強隊盛行的戰術風格,基本上可分為歐洲型和北美型兩種:歐洲型打法細膩,講求配合,戰術靈活多變;而北美型則個人技術突出,強調身體阻截和強行突破,射門意識強,防守積極,善於搶奪反彈球。後來,蘇聯冰球隊在歐洲型打法的基礎上又突出身體素質的訓練,以快速、多變、密切配合與技巧相結合為特點,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多次奪得世界冠軍。蘇聯隊的這些特點,近年來又逐漸為美國、加拿大等國所借鑑,出現了歐、美互相融合的新型風格。這種風格以第13屆冬季奧運會的冠、亞軍美國隊和蘇聯隊為代表。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剛柔相濟,都是全攻全守的打法。

冰球比賽有一項特殊規定,即防守時對控制球的進攻隊員可以全場進行合法衝撞。這導致了各國冰球隊的平均身高和體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從1974年至 1979 年的 6年中,世界冰球甲級隊(蘇、捷、瑞典、芬、波及西德 6 個隊)的平均身高從178.1釐米提高到179.9 釐米,體重從79.2公斤增加到82.9公斤。這種情況給冰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和戰術以及選材問題提出了新的課題。

比賽方法

冰球比賽每隊 20人。雙方上場各 6人,位置分為守門員、左後衛、右後衛、左前鋒、中鋒、右前鋒。運動員穿冰鞋,持冰杆,身著符合國際冰球聯合會規定的護胸、護肘、護襠、褲叉、護腿、頭盔等護具(圖2、圖3)。

冰球比賽每射中1球得1分,以比賽結束時得分多者為勝隊。每場比賽設裁判員 1名、邊線裁判員兩名、計時員1名、記罰計時員1名、監門員兩名。裁判員指揮並裁決全場比賽,對犯規進行判罰,對射門得分做出判決。邊線裁判員判定越位、死球、球出界、球門移動等犯規,並負責裁處比賽開始、每局開始、射中球門後的爭球以外的一切爭球。

冰球比賽每場60分鐘,分 3局進行。每局實際比賽時間20分鐘,中間休息15分鐘。比賽進行中可以隨時替換隊員和守門員,但必須在 1名或多名隊員離開冰面到達隊員席之後才可等數替換,違者受小罰。運動員不準用球杆打人或用拍刃刺人或用杆柄杵人、鉤人,不準抱人、絆人、橫杆推人、投扔球杆和肘頂人、膝頂人、踢人,不準侮辱和干擾裁判員及工作人員,違者根據犯規性質與程度,分別給予小罰,隊小罰、大罰以及違反紀律、取消比賽資格、罰任意球等處罰。防守隊員可以用肩、胸、臀部對控制球的進攻隊員進行合法衝撞,也可以用身體貼擠和阻擋,但必須合法。同隊隊員可以在一個區域內互相傳球,但不能在守區向位於前半場的同隊隊員傳球,違者被判為越區傳球。攻隊隊員先於球進入攻區為越位。判處越位時,應停止比賽,再在中區內距犯規隊攻區最近爭球點爭球。如是故意越位,則在犯規隊守區爭球點爭球。

場地、裝置

冰球比賽場地,最大長61米(圖4),寬30米;最小長56米,寬26米;四角圓弧的半徑為 8.5米。圍繞場地冰面,有用木材或可塑材料製成的界牆,高度為1.15~1.22米,除了正式標記的顏色以外,全部冰面和界牆都是白色。球門的垂直高度從冰面算起1.22米。兩個門柱內側相距1.83米。球門裡最深處不得大於1米或小於60釐米。球門支架的後面應覆蓋球門網,以便把射進門的球擋在門內。球門柱、橫樑和支撐球門的其他支架向外的表面都塗紅色。球門裡的底座、表面和門柱以外的支撐物均塗白色。為便於比賽順利進行,冰球場必須備有訊號、計時裝置和充足的照明裝置。(見彩圖)、表1、表2、表3、表4

參考文章

冰球運動的由來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