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石雕像

[拼音]:neibu jiesuan jiage

[英文]:internal settlement price

社會主義工業企業內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進行經濟核算所使用的價格。又稱廠內計劃價格。是由企業自行制訂,只在企業內部使用。

在工業企業的產品成本核算工作中,由於經常受到外部材料、備件價格變動的影響,給產品材料消耗的計算、分析和管理都增加了很多困難。為了便於企業產品成本的核算,企業對於生產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修理用備件等,規定內部結算價格。它由企業的財務部門協同供應部門,按照計劃成本加以制訂,年度內一般不作變動。各企業內部核算的物件、訂價原則不盡一樣。對於原材料、燃料的內部結算價格,基本上是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出廠價格、物資供應價格或市場零售價格,加上運雜費和正常的途中損耗制訂的。某些同一品種不同規格的材料,其單價相差不大的,一般只使用同一的計劃價格。沒有規定計劃價格的材料,按第一次進貨時的實際價格計算;對於自制半成品,則以產品的成本減去企業管理費用作為其內部結算價格。

企業的計劃成本是按照材料的實際價格計算的。把按企業內部結算價格計算的成本換算為計劃成本,需要進行材料成本差異的調整。在材料實際成本的準確程度上,通過調整計算不如直接按實際成本計算。因此,有些企業同時採用按實際成本計價和按計劃成本計價兩種方法。對於佔成本比重較大的原材料,特別是實際價格變動較大的原材料,按實際成本計算;其他材料則按計劃成本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