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

[拼音]:Yangge Jihua

[英文]:Young Plan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為代替道威斯計劃而實施的德國支付賠款計劃。1929年,德國聲稱財政瀕於崩潰,無力實行道威斯計劃。同年2月11日至6月7日,英、法,比、意、日、美、德 7國代表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在巴黎召開會議重新審議德國賠償問題,美方代表O.D.楊格(1874~1962)為主席。會議通過主要由楊格起草的報告書,史稱楊格計劃。主要內容:德國賠款總額確定為1139.5億馬克,在58年零7個月內償清,分兩期支付。其間從1930~1965年36年零7個月中每年平均償付20.5億馬克(較道威斯計劃每年減少4.5億馬克),從1966~1988年22年中每年償付16.07~17.11億馬克。取消賠償委員會及有關國家對德國國民經濟與財政的一切形式的監督。德國每年應付數額中,1/3無條件必付,其餘可緩期2年,年息5.5%。1930年,美國摩根保證信託公司、紐約花旗銀行、芝加哥花旗銀行組成的銀行團和英、法、比、意、日、德各國中央銀行共同投資,在瑞士巴塞爾成立國際清算銀行,管理有關德國賠償的金融業務,並就原協約國之間的債務進行結算與清償。

海牙會議有英、法、德、意、比、日、波、希、南、捷、葡、羅等國參加,美為觀察員。會議第一期1929年8月6~31日,第二期1930年1月3~20日討論並通過該計劃,於1930年9月生效。楊格計劃的執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德國的賠款負擔,通過國際清算銀行的業務活動,擴大了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對德國經濟的滲透。該計劃實施不久,1931年6月德國即由其總統P.von興登堡宣告因經濟惡化而無力支付賠款。1932年6~7月,英、法、意、比、日、葡、南、羅、希、美、德等國舉行洛桑會議,決定德國應償付30億馬克作為最後一筆賠償費,但德國從未支付。楊格計劃遂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