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論道(1531?~1600?)

[拼音]:Bali Xieding(1954)

[英文]:Paris Agreement (1954)

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國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巴黎簽訂的一系列檔案的總稱。檔案包括關於終止聯邦德國佔領制度、關於西歐聯盟、關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法國和聯邦德國間的雙邊協定等。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加緊推動西歐各國增強軍事力量,加快了重新武裝聯邦德國的步伐。1950年9月,美國國務卿D.G.艾奇遜在紐約美、英、法三國外長會議上,正式提議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建立聯邦德國師。法國總理R.J.普利文於1950年10月24日,提出了建立包括聯邦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統一歐洲軍的計劃,藉以避免聯邦德國重建獨立武裝。在美國的參與下,經過漫長而複雜的談判,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6國於1952年5月27日,在巴黎簽訂了歐洲防務集團條約。但該條約由於法國國民議會拒絕批准而告夭折。同年9月11~16日英國外交大臣R.A.艾登出訪比、聯邦德國、意、法 4國,提出替代方案:修改《布魯塞爾條約》,邀請聯邦德國、義大利參加,讓聯邦德國參加北約組織,以此解決聯邦德國重新武裝問題。經過磋商,1954年9月28日至10月3日,在美、英、法、聯邦德國、比、荷、盧、加、意參加的九國倫敦會議上,美、英保證繼續駐軍歐洲大陸,英國明確承擔義務;聯邦德國宣告願意接受軍備限制與監督,保證不以武力改變歐洲目前的疆界。法國遂接受英國替代方案。10月20~23日, 9國和丹、希、冰、挪、葡、土等國在巴黎舉行會議,簽署了巴黎協定,規定美、英、法 3國終止對聯邦德國佔領,而以“防衛自由世界”的名義繼續駐軍聯邦德國;聯邦德國恢復主權,作為主權國家參加《布魯塞爾條約》和《北大西洋公約》,並開始重建軍隊;刪去《布魯塞爾條約》中有關防止聯邦德國侵略政策復活等詞句,布魯塞爾條約組織改稱西歐聯盟,軍事上納入《北大西洋公約》防務體系。通過公民投票方式把薩爾交由西歐聯盟部長理事會所任命的專員管理。1955年5月5日和6日,《巴黎協定》全部生效。5月14日,蘇、阿、匈、保、民主德國、羅、波、捷 8國締結華沙條約,與之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