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語

[拼音]:Qi Jiguang

中國明朝軍事家,抗倭名將,民族英雄(參見彩圖插頁第121頁)。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17歲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他志在疆場,保國衛民,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止止堂集》)的名句,畢生有40餘年在軍中度過。

明嘉靖年間,倭寇竄擾中國沿海,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激起民眾的反抗。三十二年(1553),戚繼光署都指揮僉事,在山東防備倭寇。三十四年調浙江都司,次年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三十八年,他鑑於明軍將驕兵惰、紀律鬆馳、戰鬥力低,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的農民和礦工4000餘,按年齡和身材配發不同兵器,進行編組訓練。他以“岳家軍”為榜樣,教育士兵嚴守紀律,勇猛殺敵,愛護百姓,終於鍛鍊成一支聞名天下的“戚家軍”。他賞罰嚴明,不計個人恩怨,主張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擁戴。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創造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以12人為一隊,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屢次打敗敵人。

戚繼光指揮抗倭作戰,機智勇敢。四十年,在浙江台州地區,九戰皆捷。次年夏,奉命進剿猖獗於福建沿海的倭寇。當時橫嶼島(今寧德東)是倭寇在閩北的巢穴,四面環水,易守難攻。他周密部署,選擇退潮之機,命將士輕裝進剿,攜草蓋淤泥鋪路,出敵不意登島,殲倭2600餘。乘勝搗毀倭寇盤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因功升都督僉事。四十二年四月,奉命率兵萬餘急赴福建,與俞大猷、劉顯部聯合進攻倭寇據為巢穴的平海衛(今莆田東南),斬倭2200餘,升福建總兵。同年冬,倭寇萬餘圍攻仙遊(今屬福建)。次年二月,他率軍數千馳救,以計惑敵,穩住倭寇,等待援軍到達後,採取內外配合、各個擊破的戰法,解仙遊之圍,乘勝追殲逃倭數千。此後,轉戰福建、廣東沿海抗倭戰場,至嘉靖四十五年,東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隆慶二年(1568),明廷特命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16年間,他整飭防務,修築禦敵臺,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軍隊,使防禦鞏固,京師(今北京)安全。在作戰訓練中,戚家軍使用了飛刀、飛槍、飛箭及火箭車等先進武器。後來他受人排擠,於萬曆十一年(1583)調廣東。不久,被誣陷奪職,回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故。所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為兵家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