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慈(1873~1965)

[拼音]:Laiwei-Sitelaosi

[英文]:Claude Lévi-Strauss (1908~)

法國人類學家。生於比利時。父母是猶太血統的法國人。1927~1932年在法國巴黎大學就學,1929年獲法學碩士學位。1934~1939年在巴西聖保羅大學任社會學教授,獲得每週末到聖保羅城郊的印第安人中訪問的機會,從而開始了他的民族學研究生涯。1941年因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而流亡美國,任社會研究新校的客座教授。1949年回法國任法國人類博物館副館長。1959年以後任法蘭西學院社會人類學教授和該校的社會人類學實驗室主任。

萊維-斯特勞斯流亡美國期間,結識了布拉格結構語言學派的大師R.雅各布森,受到他的音位學結構分析法的啟發,於1945年發表了《語言學和人類學中的結構分析》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把音位學的結構分析法運用到人類學研究上來的觀點。他的意見得到了人類學界的普遍響應,50年代之後,西方人類學界甚至掀起了結構主義熱。因此,萊維-斯特勞斯被譽為人類學結構主義學派的領袖。目前,這個學派的影響已逐步下降。

自1936年以來,萊維-斯特勞斯發表了一百多篇學術論文和十幾本學術著作,其中著名的有《親屬關係的初級結構》(1949)、《苦悶的熱帶》(1955)、《野蠻人的心理》(1962)、2卷本的 《結構人類學》(1958,1973)、4卷本的《神話集》(1964,1966,1968,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