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教育方針

[拼音]:yaguqi jianding

[英文]:Appraisal of Ivory and Bone Objects

對古代牙骨器皿進行質料、名稱、時代、真偽的辨別,並確定其價值。獸牙、獸骨制器,起源於原始社會時期。當時所制的器物,主要是生產工具、生活用具、飾物和器物的附屬裝飾。考古材料證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骨器磨製技術。在全國各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幾乎都有骨器出土,有的骨器上還雕刻有生動的紋飾。

骨卜源於原始宗教,山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有卜骨,江蘇龍山文化遺址出土有卜骨、卜甲。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卜骨、卜甲和陝西岐山出土的西周卜甲、卜骨上多有刻辭,主要是王室占卜、記事的文字。

甲骨偽刻文字,起源於清末安陽出土甲骨刻辭之後。作偽者大多在出土的無字或少字甲骨上偽刻或增刻文字,早期偽刻者文字多,正倒不分或胡亂拼湊,文理不通,中後期偽刻者則改變方法,或按真跡燒錄,或編造整句卜辭,因作偽者熟悉甲骨文字,所以文字多能通讀,此需從文字刀法及字口新舊辨識。總之,稽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6460.html' target='_blank' >仁親魑保賾釁普潰灰詡ㄖ脅歡匣劬椋感墓鄄臁⒈冉希奔2荒咽侗稹Ⅻ/p>

象牙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山東寧陽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地,發現有象牙梳、象牙琮和象牙雕筒。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蠶紋象牙杯,製作精細。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嵌松石獸面鳳紋象牙杯,高30.3釐米,紋飾繁縟,極為罕見。河南陝縣上村嶺春秋虢國墓出土的象牙鞘銅劍,劍鞘用整塊象牙雕成,鞘身有細密精緻的蟠螭紋,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這些標準器,反映了各個時期象牙雕刻的特點,是鑑定工作必須熟悉和掌握的。唐代的象牙器,除流傳下來的牙笏外,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代紅、白鏤牙尺,是從中國傳入的。上海博物館藏白鏤牙尺,十分精美。這些唐代象牙尺刻有禽獸、花草或亭臺建築紋飾,線條活潑流暢,細如毫髮,顯示出唐代牙雕的高度藝術水平。明代象牙雕刻多隨材料原狀成形,俗稱“隨形”。多做人物、花卉,間有山水,刀工簡練,強而有力。清代象牙雕刻,刀工較前複雜,作工精細規矩,山水人物均有一定章法,且多題詩署款,雖屬雕刻,卻有畫風。近代象牙雕刻,細巧玲瓏,造型新穎。作品有仿舊一種,不及前人。

象牙雕刻按地域來說,北京牙雕多為立體,刀工精細,刀法圓潤,造型比較生動。廣東地區氣候較為溼潤,牙身很少乾裂,以雕制多層象牙球而著名,一般認為刀工雖粗,但外觀玲瓏,使人觀之有流動感。

牙骨器的鑑定除掌握上述各時代風格和技藝特點外,還應瞭解各種器皿的質料。象牙表面光滑,平剖有直線條紋,斷面有交叉線紋。象牙製品與骨製品相比,象牙有縱橫交叉人字形紋,粗細不等,骨製品看不出紋理。象牙雕刻的人物、鳥獸大都是圓身,地子較平,無骨眼,骨製品因料小,製品多為扁圓形,地子高低不平,骨眼十分明顯。塑料製品與象牙器相比,塑料製品無紋路,縱有紋路,也不交叉,且粗細一致,大的器物也無象牙圓心。牛角有多種顏色,紋理粗細不一,而且有螺旋紋。明清以來多用牛角雕刻工藝品,清代製品有人物、花插、圖章、鼻菸壺等。海象牙俗稱虯角,多染作綠色,細潔不如象牙。角的外部有一層象牙質皮,中心呈腦髓狀,斷面無牙紋。虯角製品有鼻菸壺、煙碟、扇股、耳環等。犀角色褐,間有黑紅色,角有粗紋絲,底部有小沙眼,形似蜂窩,紋絲為直線形,互不粘連。犀角的圓身有一深溝,底部凹進部分凸出一條崗,俗稱“天溝地崗”。犀角多產非洲、南亞一些國家,用犀角制器,以明代為盛,有杯、盤、人物、花卉飾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