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後期製作

[拼音]:Wenyi Jianshe Congshu

現代文學叢書。文藝建設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共30種。所收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收散文、詩歌和文藝論著。自1950年5月至1952年5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陸續出版。

延安文藝座談會以來,解放區的作家在文藝為工農兵的方向之下,深入實際生活,創作新的作品,同時在群眾性的文藝活動中湧現出不少工農兵作者和革命知識青年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上述作家和文學新人的作品不斷出現。文藝界認為這樣的作品,在中國新文藝建設上是值得重視的。在《中國人民文藝叢書》出版的同時,1950年初文藝報社組成由丁玲負責,田間、陳企霞、康濯、蕭殷等參加的編委會,開始編輯《文藝建設叢書》。一年後編委會增加了老舍、艾青、趙樹理、李伯釗、廠民(嚴辰)等。《文藝建設叢書》編入的作品,小說佔19種,作者多是延安文藝座談會以後出現的或較前取得新進展的青年作者,其中陳登科、徐光耀等則是從工農群眾中產生的作者。

這套叢書收有楊沫的《葦塘紀事》、徐光耀的《平原烈火》、李爾重的《領導》、陳登科的《活人塘》、郭光的《僅僅是開始》、柳青的《銅牆鐵壁》、孫犁的《風雲初記》、立高的《永遠向著前面》、白朗的《為了幸福的明天》、雷加的《我們的節日》等中、長篇小說,和馬烽的《村仇》、秦兆陽的《壺嘴兒說媒》(後重編改名《幸福》)、劉白羽的《早晨六點鐘》等短篇小說集。另收有蕭三的《人物與紀念》、丁玲的《歐行散記》等散文集,柯仲平的《從延安到北京》、嚴辰的《戰鬥的旗》等詩歌集。《文藝建設叢書》編選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瞭解放戰爭後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文藝創作的新成果,為社會主義文藝描寫新的人物,表現時代精神提供了新的經驗。《文藝建設叢書》還編刊了文藝論著,收有周揚的《堅決貫徹毛澤東文藝路線》、陳荒煤的《為創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陳企霞的《光榮的任務》、蕭殷的《論生活、藝術和真實》等。

《文藝建設叢書》的編輯,在發現、培養青年作者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