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存編

[拼音]:Dongpulushi Zhanyi

[英文]:Operation in East Prussia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俄軍西北方面軍對德國東普魯士的進攻戰役。1914年8月中,正當德軍主力向法國邊境推進時,俄國大本營應盟國要求,命令西北、西南兩個方面軍同時發動攻勢,以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西北方面軍的企圖是對東普魯士境內馬祖裡湖區以西的德軍第8集團軍(14.5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約1000門火炮,由M.von普里特維茨·翁德·加夫龍指揮)實施兩路夾攻,佔領東普魯士,作為向德國腹地進軍的基地。其部署是:第1集團軍(6.5個步兵師、5.5個騎兵師、492門火炮,由П.Κ.倫南坎普夫指揮)從馬祖裡湖區以北迂迴德軍左翼,切斷其與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的聯絡,並儘量吸引德軍主力;第2集團軍(11.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720門火炮,由А.В.薩姆索諾夫指揮)從湖區西南向德軍後方迂迴,切斷其向維斯瓦河的退路並殲滅之。總的兵力對比,俄軍佔優勢。8月17日,俄國第1集團軍率先越入東普魯士境。20日,德第8集團軍和俄第1集團軍在貢賓嫩-戈烏達普一線激戰,德軍被迫退卻。同日,俄第2集團軍也發起進攻,第1集團軍停止追擊,原地休整,致使第2集團軍形成孤軍冒進。 俄軍使用明碼發報,德方對俄軍動向瞭如指掌。新任德第8集團軍司令P.von興登堡和參謀長E.F.W.魯登道夫決定集中兵力殲滅俄第2集團軍。其部署是:以第12軍另兩個師正面鉗制俄第2集團軍中央的兩個軍(第13、第15軍),同時對該集團軍實施兩翼夾擊;以第1軍為主攻指向烏斯道,首先攻殲俄軍左翼第1軍,爾後向俄軍中央兩個軍的後方發展進攻;以第17軍、第1預備軍助攻,首先攻擊俄軍右翼第6軍,得手後向中央兩個軍的側後發展進攻。26日,德軍開始行動。在德軍的壓力下,俄第2集團軍兩翼後撤,使中央兩個軍完全暴露,被迫退卻;29日,兩軍在科穆辛森林地區鑽進德軍追擊部隊的“口袋”,全軍覆沒,薩姆索諾夫自殺。德方稱此役為“坦嫩貝格戰役”(坦嫩貝格系科穆辛森林以西的村名,1410年條頓騎士團在該地被斯拉夫軍隊打敗)。此後,興登堡集中主力殲擊俄第1集團軍,9月6日開始進攻,對俄第1集團軍形成包圍態勢。俄軍退出東普魯士。此役德軍充分利用了俄軍指揮拙劣,兩集團軍互不協同,對敵情不明和嚴重洩密等弱點,取得了以劣勢兵力對優勢兵力的勝利。但此役和俄軍西南方面軍的加利西亞戰役一起,起到了配合西線盟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