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

[拼音]:Zhongguo gongyi meishu

[英文]:Chinese arts and crafts

中國人民為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採用各種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所創造的人工造物的總稱。它是中華民族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體現了工藝美術的一般本質特徵,在內涵和形式上保持著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又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鮮明個性。中國工藝美術以其悠久的歷史、別具一格的風範、高超精湛的技藝和豐富多樣的形態,為整個人類的文化創造史譜寫了充滿智慧和靈性之光的一章。

發展概況

中國工藝美術的原始發生可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第一件勞動工具的創造。凝聚在原始工具裡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既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的初始形態,亦確立了工藝美術作為中華民族造型藝術先導的地位。新石器時代的石玉、牙骨、編織、縫紉,特別是拯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2596.html' target='_blank' >鋪展ひ眨嚴拭韉叵允玖酥洩ひ彰朗踔厥郵滌煤蛻竺老嗤騁壞腦煳鎪枷牒蛻杓埔飩常嘞拭韉叵允玖斯そ嘲鹽詹牧閒閱芎橢譜鞴ひ盞哪芰σ約岸孕問矯婪ㄔ虻娜鮮逗馱擻謾I獺⑽髦蓯逼冢洩ひ彰朗跤辛嘶貝慕劍ひ趙煳鐗氖滌媚諍途衲諍徊椒岣緩圖憂俊>衲諍寫罅可氳納緇嵋饈逗妥誚桃饈叮拐庖皇逼詰墓ひ彰朗蹙哂幸恢殖綹叩拿姥攘ΑT記啻珊推崞骰竦貿醪椒⒄梗嗤骱陀衿髟蛉〉昧嘶曰偷某刪汀4呵錼焦燎睪菏貝墓ひ彰朗蹕允玖酥洩飩ㄉ緇嵩縉誥檬盜廳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2184.html' target='_blank' >意識形態的發展。理性主義精神的崛起和高揚,使指向實用功利和現實人生的價值追求,與承繼原始文化傳統的充滿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機統一,由此而產生的輕利活潑、飛動奔放、雄強古拙的美學特徵,在陶瓷、漆器和絲織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現。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整個意識形態上的轉折,造成工藝美術生產格局和價值追求的變化。生產中心逐漸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藝造物趨向內在人格和心性的顯示。這一時期崇尚主體人格精神的造物傾向和空疏、清靜、平淡的審美風範,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工藝美術的整體發展。青瓷、建築物件和宗教工藝美術在這一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國工藝美術在初唐和盛唐獲得全面的發展,呈現繁榮發達的景象。織錦、印染、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藝水平和生產規模都超越了前代。經濟的發達,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識的解放,使隋唐工藝美術表現出舒展博大的氣勢、精巧圓婉的裝飾意匠和富麗豐滿的形態特徵。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比較完美的正規化和境界出現在宋代,並集中地表現在陶瓷上。發達的手工業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圍,為保持造物與主體審美理想的和諧統一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一代沉靜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學風範。宋代工藝美術充分地物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它體現和揭示的創造原則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蒙古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勢力統一中國後,工藝美術有著一定的發展。染織工藝的織金錦、陶瓷工藝的青花和釉裡紅是這一時期的突出貢獻。來自尚武的遊牧文化的影響,元代工藝美術風格趨向粗獷、豪放和剛勁。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強盛的時代。資本主義因素的萌發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和科學的產生,促使明代工藝美術跨入一個新階段,織錦、棉紡、陶瓷、漆器、金工、傢俱和建築裝飾等門類都得到較全面的發展。明代工藝美術承繼了宋以來的美學追求,並向程式化和完善化發展,具有端莊、簡約、健實等審美特點。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各個門類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種之繁多、技藝之精湛、手法之豐富都遠遠超過前代,呈現出集各歷史時期之大成的局面。導源於上層貴族審美趣味的以技藝取勝的造物觀念,在清代工藝美術生產中進一步強化,以致一代藝術風格日趨矯飾雕琢、精緻繁縟。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工藝美術的生產格局、產品結構、工藝思想和藝術風格都呈現著新的面貌。衰敗和新生、模仿與創造、恪守與分化構成近現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基本景觀。承襲清代形制的傳統工藝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之下迅速衰落,而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現代工藝美術則迅速崛起,蓬勃發展,清新、簡潔、明快的現代工藝美術標示著一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和內涵,因此它與傳統工藝美術的差異是極為明顯的。現代工藝美術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工藝造物活動開闢了新的領域,並樹立起新的審美風範和價值標準。

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呈現著兩條清晰的發展脈絡:以實用為主體的民間工藝美術和以觀賞為主體的宮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藝美術體系。它們作為在不同社會環境和條件下生長髮展起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兩種工藝文化形態,有著不同的生產方式、組織結構、功用目的和美學特徵。民間工藝美術主要是自然經濟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著滿足生產者自身的需要。生產與消費的統一,使民間工藝美術產品完滿地體現了實用、審美一體的基本原則,具有樸質、剛健、明快的品質。宮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藝產生於官營或私營手工業作坊之中,迎合貴族和文人階層的需要和趣味,因而側重於顯示觀念意蘊和追求觀賞把玩價值,推崇精雕細刻、矯飾奇巧。

生產的官營化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現象。早在西周就出現了隸屬於王家官府的“百工”,漢王朝則在周秦官制的基礎上設立了屬於少將府的各種工藝美術作坊和工廠,唐宋時期的少府監顯示了官營手工業制度的完備和周詳,明代的御用監、清代的造辦處和織造局使官營手工業制度更為系統和嚴格。官營手工業機構大都設在中心城市或皇宮,材料無償佔有,工匠無償勞役,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參加商品流通。在這種封閉的經濟結構中產生了追巧奪末、爭奇鬥豔的宮廷工藝美術,它作為反映統治階級精神需要的理想樣式,影響和規範著封建時期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貶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為目的的工藝美術一直被視為“雕蟲小技”而屬“抑末”之列。這種偏見顯然抑制了理論方面的建設,致使中國工藝美術缺乏完備系統的理論著述。但是,中國工藝美術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則發展的。其個性化的面貌無疑取決於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的傾向性和獨創性。很少見諸文字的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強調工藝造物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用,追求心靈與物質的交融統一,主張自然性與人工性的中庸和諧,注重工藝造物活動的整體有機性,力求協調天時、地理、材質、技術諸因素間的關係。

凝聚著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國工藝美術,在國際性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僅西傳了精美的絲織品,也西傳了東方的蠶種和織造技術。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紀東西世界的一條紐帶。瓷器的外銷不僅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轉化為全人類的文明財富和世界性生產產業,而且也影響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20世紀中葉後,中國工藝美術更是全面地走向世界,進一步促進了國際文化經濟的交流。

分類

中國工藝美術有著廣闊的領域,門類紛繁,樣式眾多,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按工藝美術的功能價值可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陳設工藝美術。實用工藝美術即含有審美意匠的生產、生活用品,如服裝、器用和工具等;陳設工藝美術即集中展示材美工巧或造型裝飾之審美意匠而專供觀賞的工藝品,如牙雕、玉雕、景泰藍等。

(2)按工藝美術的歷史形態可分為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工藝美術。傳統工藝美術即具有悠久歷史、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反映中國古典文化精神的工藝造物。如四大名繡、北京雕漆、宜興紫砂陶、廣東象牙球、揚州玉器等;現代工藝美術即在現代工業文明基礎上新興並反映現代文化精神和生產需要的工藝造物,如現代陶藝、廣告設計、書籍裝飾、包裝裝潢等。

(3)按工藝美術的生產方式可分為手工藝美術和工業設計。手工藝美術,即採用手工製作的工藝造物;工業設計,即運用現代材料和工業技術製造的工藝造物。

(4)按工藝美術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社會層次可分為民間工藝美術、宮廷工藝美術和文人工藝美術三類。民間工藝美術是作為生產者的勞動大眾為自身需要製作的工藝造物,宮廷工藝美術是按封建貴族統治者的需要製作的工藝造物,文人工藝美術則是為封建文人階層的需要製作的工藝造物。以陳設品為主的宮廷和文人工藝美術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在進入社會主義時代以後,作為民族文化遺產即特種工藝被加以保護和繼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由職業設計家和藝匠製作的工藝美術品,成為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審美價值的商品。

(5)按工藝美術材料和製作工藝一般可分為雕塑工藝(牙骨、木竹、玉石、泥、面等材料的雕、刻或塑)、鍛冶工藝(銅器、金銀器、景泰藍等)、燒造工藝(陶瓷、玻璃料器等)、木作工藝(傢俱等)、髹飾工藝(漆器等)、織染工藝(絲織、刺繡、印染等)、編扎工藝(竹、藤、棕、草等材料的編織扎制)、畫繪工藝(年畫、燙畫、鐵畫、內畫壺等)、剪刻工藝(剪紙、皮影等)種類。現在習慣上通常將傳統工藝美術分為雕塑工藝、織繡工藝、編織工藝、金屬工藝、陶瓷工藝和漆器工藝6類;隨現代工業生產發展起來的現代工藝美術則一般按產品物件分為室內環境設計、染織設計、服裝設計、日用工業品造型設計、日用陶瓷設計、商業美術設計和書籍裝飾設計等。

美學特徵

中華民族在其發展的漫長歲月中,以勤勞和智慧為人類工藝文化歷史創造了境界獨到、風範高雅、魅力永恆的工藝造物樣式。中國工藝美術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富有鮮明的美學個性,主要體現出:

(1)和諧性。中國傳統藝術思想重視人與物、用與美、文與質、形與神、心與手、材與藝等因素相互間的關係,主張“和”與“宜”。對“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國工藝美術呈現出高度的和諧性;外觀的物質形態與內涵的精神意蘊和諧統一,實用性與審美性的和諧統一,感性的關係與理性的規範的和諧統一,材質工技與意匠營構的和諧統一。

(2)象徵性。中國工藝思想歷來重視造物在倫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強調物用的感官愉快與審美的情感滿足的聯絡,而且同時要求這種聯絡符合倫理道德規範。受制於強烈的倫理意識,中國傳統工藝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藉助造型、體量、尺度、色彩或紋飾來象徵性地喻示倫理道德觀念。這種象徵性的追求常常使宮廷或文人工藝美術淪為純粹的倫理道德觀念的展示,造成矯飾之態或物用功效的損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產者自身的功利意願為象徵內涵的民間工藝美術則顯得剛健樸質,充滿活力。

(3)靈動性。中國工藝思想主張心物的統一,要求“得心應手”,“質則人身,文象陰陽”,使主體人的生命性靈在造物上獲得充分的體現。中國傳統工藝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裝飾上保持著 S形的結構正規化。這種結構正規化富有生命的韻律和迴圈不息的運動感,使中國工藝造物在規範嚴整中又顯變化活躍、疏朗空靈。

(4)天趣性。中國工藝思想重視工藝材料的自然品質,主張“理材”、“因材施藝”,要求“相物而賦形,範質而施採”。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造型或裝飾上總是尊重材料的規定性,充分利用或顯露材料的天生麗質。這種卓越的意匠使中國工藝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優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對工藝加工技術的講求和重視是中國工藝美術的一貫傳統。豐富的造物實踐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產生的審美效應,並有意識地在兩種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審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跡的渾然天成之工巧性,和盡情微窮奇絕之雕鏤畫繢的工巧性。

現代的中國工藝美術隨歷史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傳統工藝雖然失去了原來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繼承了以往的優秀傳統,保持著中國工藝造物的一貫美學特徵。在工業文明基礎上生長髮展起來的現代工藝美術,不斷在內涵與形式上反映新時代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建立起一種嶄新的審美樣式和審美風範。單純、簡潔、明快、便利的現代工藝美術不僅現實地構成人們身邊那些富有現代氣息的生活環境,同時也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內在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