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戰

[拼音]:Mo'er

[英文]:Henry Moore (1898~1986)

英國雕塑家、素描家。1898年7月30日生於約克郡卡斯特列德的一個礦工家庭,1986年8月31日卒於倫敦。1919~1925年間先後在利茲美術學校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官方任命為戰地美術家,其間作了大量速寫。摩爾最早受英國中古時期雕塑的啟發,並且十分喜愛原始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藝術,尤其對埃及和墨西哥藝術迷戀。他受西方現代各種美術思潮和流派的刺激和影響,但很難把他歸入哪一流派。他早期的作品《母與子》(1924~1925)和《斜倚的女人體》(1930),古拙、沉穩,把原始味和古典味熔為一爐。30年代風格逐漸成熟。他時而用較為抽象的幾何形式,時而又用有機的形體,但以後者為主。人體在他的創作中始終佔中心位置。摩爾大膽突破古典傳統雕塑的造型,在實體中挖出空洞,以顯示其內在的形體。有時在空洞中用吊線,賦予形象以新的內涵。他還善於把不同的形體彙集在一起,組成一件作品。30年代較為抽象的作品有《構成》(1932)等。40~50年代,摩爾成為西方最受歡迎的雕刻家之一。作品《聖母子》(1943~1944)、《家族群像》(1948~1949)、《國王與王后》(1952~1953)、《原子粒》(1964)等,均得到好評,反映了他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幾十年來卓有成效的勞動成果。他的一些大型雕塑,還被安放在倫敦、紐約、巴黎等城市的公共場合。在材料上,多用石頭和木材,1945年以後很多作品被鑄成青銅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