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蒂納

[拼音]:Maxie’er

[英文]: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英國經濟學家,劍橋學派的創始人。

生平和著作

出生於一個英格蘭銀行職員的家庭。1861年入劍橋大學學數學。1865年畢業後,被選為特別研究生,攻讀物理,兼教數學。1867年開始研究經濟學,翌年起任劍橋聖約翰學院道德科學講師,講授當時作為道德科學一個分支的政治經濟學。1877年去布裡斯托爾大學學院任政治經濟學教授。1883年任牛津大學巴利奧爾學院研究員和政治經濟學講師。1885年回到劍橋大學接任政治經濟學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退休後,仍繼續從事研究和著述。馬歇爾最重要的著作是《經濟學原理》。第一版於1890年出版。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集中地反映在這本著作中。此書於馬歇爾在世時先後出過八版,1920年第八版問世,以後未再改版,他的學說就此定型。1879年他和夫人共同署名,出版《工業經濟學》。1919年出版《工業和貿易:對工業技術與企業組織,及它們對不同階級和國家狀況影響的研究》。1923年出版《貨幣、信用與商業》。此外,他常應政府諮詢,在工資、印度幣制、稅制、關稅等方面作各種實際問題的研究,提供證詞,或提出論文。他死後,由其門徒J.M.凱恩斯把這些文獻彙編成冊,定名為《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官方文獻集》(1926)。

經濟學說的主要特點

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在資產階級經濟學說發展史中有其獨特的典型性。一方面,用供求均衡原理把前輩以至同輩的各種理論,兼收幷蓄,儘量加以折衷調和;另一方面,在理論上和方法上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個流派奠定了一個共同的基礎。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流派的理論內容和研究方法,都能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地從馬歇爾經濟學說中找到思想淵源。

馬歇爾對於同其庸俗學說不相容的科學學說和理論,採取了摒棄、拒絕的態度,或者加以歪曲。例如把C.R.達爾文(1809~1882)的進化論,歪曲為只有量變,沒有質變的庸俗進化論,強調“自然界沒有飛躍”;把D.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歪曲成為供求理論。

二元論的供求均衡價格體系

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中心結構。與此同時,還建立了一些輔助性的“新”觀點,去充實這一中心結構。

(1)心理色彩:如在價格決定上,不僅需求方面對效用的主觀評價是一種十足的心理活動;而且在供給方面,也儘量用心理活動去解釋,如把勞動說成是“負效用”,把資本說成是“等待”的結果。

(2)時間分析:在價值論的供求均衡體系中,引進時間因素,分成極短時間、短期和長期。只有把時間分析方法用到供求均衡價格理論體系中去,確定在各種時間需求與供給兩種因素對價格所起作用的不同,才能調和生產費用說和邊際效用說。

(3)區域性均衡:即採用孤立市場的區域性均衡分析方法,在考察一個商品的價格時,假定其他事項不變,把範圍侷限在這個商品的區域性市場領域以內。

(4)代表企業:同一個產業部門中,各個企業的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各異。用代表企業,即不論在生產規模上或發展狀態上均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產業部門中各企業的正常單位。

(5)靜態經濟:從庸俗的進化論出發,認為經濟變化是逐漸的,不是突變的。他所研究的經濟事物,並非完全靜止不變,而是隨時都在發生變動,但絲毫不改變其性質和一般條件。

二元論的供求均衡原理

馬歇爾全部經濟學說中,自始至終貫串著這一原理。他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均用供求均衡原理為軸心去進行組編。

建立在區域性均衡論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庸俗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他認為一種商品的價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由該商品的需求狀況和供給狀況決定的,用商品的均衡價格去衡量商品的價值。所謂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需求價格是消費者(買者)對一定數量的商品所願支付的價格,這是由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所決定的,供給價格是由生產者(賣者)為提供一定數量商品所願接受的價格,這是由邊際真實生產費用所決定的。需求價格由於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是隨著商品數量的增加而遞減的,這就構成需求表,在座標圖上形成需求曲線D(圖中x軸表示數量,y軸表示價格)。供給價格由於邊際生產費用遞增規律起作用,是隨著商品數量的增加而遞增的,這就構成供給表,在座標圖上形成供給曲線S。供求兩曲線相交於A點,即均衡點。O P即均衡價格,O H即均衡量,此即均衡價格水平的成交量。

在均衡價格的決定中,馬歇爾引進時間因素,按時間長短分成三種均衡價格:

(1)極短時的市場價格,時間短暫到無法改變供給量,價格主要取決於需求狀況,即市場現存商品量的邊際效用。

(2)短時期的均衡價格,即在現存的技術裝置和工業組織的基礎上伸縮產量,而沒有足夠時間去增加裝置、改進技術和組織以適應需求的變動。這時,均衡價格取決於邊際效用和邊際生產費用。

(3)長時期的均衡價格,即技術、裝置和組織均有足夠時間加以改變以適應需求的變化。這時,均衡價格雖仍取決於邊際效用和邊際生產費用,但是,生產費用對商品的價值起著主導作用。總之,時間愈短,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時間愈長,供給方面所起的作用愈大。這種均衡價格論無非是把供求論、邊際效用論、生產費用論混合成一體的庸俗價值論。它用價格偷換價值,用市場價格的決定問題來取代價值實體和價值決定的問題,把決定市場價格水平的供求力量說成是決定商品價值的因素。

在分配理論方面,馬歇爾把均衡價格理論應用到每一個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上,並接受了“三位一體公式”。(見J.-B.薩伊)。不過在說法上把“生產三要素”改為“生產四要素”,把“三位一體公式”改換成“四位一體公式”,除“勞動-工資”、“土地-地租”、“資本-利息”外,增添了“組織-利潤”。這樣,馬歇爾在二元論的供求均衡原理的框架內,溶合了所有的庸俗論點,構成分配理論,完成了他的經濟學說的整個體系。

參考書目

J.M. Keynes, Alfred Marshall : 1842-1924, in Essays in Biography, new ed.,Macmillan,London,1933.

A.C.Pigou,Alfred Marshall and Current Thought,Macmillan,London,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