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刻叢編

[拼音]:hezheyu

[英文]:Hezhen language

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 主要分佈在中國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等縣的沿江地區。赫哲族有1400餘人,大部分人已改用漢語,只有五、六十歲以上的人還能講赫哲語。可分為兩個方言:奇楞方言(主要分佈在同江縣的街津口鄉,饒河縣的西林子鄉四排村等地)和赫真方言(主要分佈在同江縣的八岔鄉)。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在國外,分佈於蘇聯境內,稱作那乃語。

赫哲語在語音方面接近滿語支語言,而在語法結構方面更接近通古斯語支語言。學術界較新的分類法認為赫哲語屬於通古斯語支的那乃次語支。屬於這個次語支的還有蘇聯境內的那乃語、烏利奇語、奧羅克語、烏德語和奧羅奇語。

語音

(1)母音有ɑ、媅、i、o、u、┐、y 7個。 複母音有ɑi、媅i、iɑ、i媅、uɑ、ui等 16個。母音不分長短。出現在位於詞末的子音n前時,有鼻化現象。

(2)有母音和諧現象。母音可分為陽性母音(ɑ、o、┐),陰性母音(媅,出現在ɑ後的媅是中性母音), 中性母音(i、u、y)。如:qɑ慯ɑn尣ɑn“棉花團兒”,tomtoni“魚鉤”,t媅sk媅x媅n“濺”,xudɑ尣ɑn“賣”, bi慯ɑrɑ尣ɑn“溢”。

(3)子音有b、p、m、f、w、扷、堭、s、d、t、n、l、r、唓、堮、宨、墭、d懍、慯、嶃、j、ɡ、k、x、嬜、G、q、尣 28個。

語法

(1)名詞有7個格,有領屬範疇。後者是不同於滿語而和鄂溫克等語言相同的語法現象。如:miniɑmi-mi~miniɑmi-ji“我的父親”,嶃iniɑmi-嶃i“你的父親”,niɑniɑmi-ni~niɑniɑmi-ti“他的父親”, munuɑmi-mu “我們的父親”,suni ɑmi-su“你們的父親”,tiɡuru-ni ɑmi-ni~ti ɡuruni ɑmi-ti,“他們的父親”。

(2)在名詞和代詞後可以接附加成分-嬜ɡ媅/-n媅嬜ɡ媅 代替“領格名詞、代詞+中心詞”的結構。例如,媅i(這)s媅唓媅n(車)ɑmi-n媅嬜ɡ媅(父親)"這車是父親的"(ɑmin媅嬜ɡ媅代替ɑm媅-ji s媅唓媅n);ti(那)sɑbu(鞋)嶃in媅-嬜ɡ媅“那鞋是你的”(嶃in媅嬜ɡ媅代替嶃inisɑbu)。

(3)動詞有態、體、時、人稱、式的範疇。和鄂溫克語相同而和滿語不同的是動詞有人稱,如媅n媅-mi“我去”,媅n媅-嶃i“你去”,媅n媅-ni“他去”。

(4)常見的句型有:只有謂語一個成分的單部句tiɡd媅x媅“下雨了”。 謂語帶補語或修飾語的單部句mindu(我)媅m(來)“到我這兒來”。 有主語和謂語的雙部句morin(馬)buɡdɑn媅ini(跑)“馬跑”。主語和帶有補語或修飾語的謂語組成的雙部句ti(他)suk媅d懍i (斧子)mo(木頭)慯ɑb慯im(砍)bi嶃i“他正在用斧子砍柴”。形動形式動詞作從句謂語的複句嶃ini(你)jo尣or慯尣媅nd媅(串門),bi(我)媅i(這)ɑdiliw媅(網)t媅ni (剛剛)tɑtɑm(拉)odi尣ɑn(做)bi慯in“你來串門時,我剛織完網來著”。副動形式動詞作從句謂語的複句嶃i(你)x媅唓uki嶃il媅(說),bi(我)sɑ尣ɑi(知道)“你一說,我就明白了”。

詞彙

由於赫哲族主要從事漁獵生產,因而魚的名稱比較豐富,如dɑoimɑ尣ɑ“大馬哈魚”,ɑd懍媅n“鰉魚”,ɑu慯iq媅 “倐花魚”,kirfd懍媅n“鱘魚”, kur媅“草根魚”,慯i慯iGɑn“狗牙魚”。派生法和合成法是基本的構詞方法。 例如,sɑ慯i“鋤”+qu乛sɑ慯qu“鋤頭”,ju尣ɑn“棉花”+ki乛ju尣ɑnki“棉的”,so嬜o-“哭”+qu乛so嬜qu“愛哭的”,尣ɑd懍媅“剪子”+lɑ乛尣ɑd懍媅lɑ-“剪”,ɡuɡdɑ“高”+n尣媅n乛ɡuɡdɑn尣媅n“長高”,irm媅(針)尣ul尣ɑ(賊)乛irm媅尣ul尣ɑ“蜻蜓”,j媅j媅(爺爺)mɑfɑ(老人)乛j媅j媅mɑfɑ“老虎”,尣ɑilɑn(榆)mo(樹)乛尣ɑilɑnmo“榆樹”,ɑ扷ɑn(女)n媅u(弟弟)乛ɑ扷ɑnn媅u“妹妹”。

從下列一些詞中,可以看出赫哲語同滿—通古斯語族諸語言在詞彙上的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