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辛,D.

[拼音]:Mo'er

[英文]:Thomas More (1478~1535)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文學家、政治活動家。1478年2月7日生於英國倫敦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其父曾任英國皇家高等刑事法庭法官。莫爾青年時代受到良好的教育。14歲入牛津大學攻讀拉丁文和形式邏輯,閱讀了大量古希臘羅馬學者的著作,深受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影響,尤其是柏拉圖的《理想國》對他的思想影響更大。1496年轉學法律。1497年與荷蘭人文主義者D.伊拉斯謨相識。1501年成為正式律師。1504年當選為英國議會下院議員。1509年亨利八世繼位後,莫爾歷任國家要職。1523年當選下院議長。1529年被國王任命為大法官。由於莫爾反對亨利八世的宗教政策,拒絕承認國王在教會的領袖地位,並對國王離婚案持異議,於1532年辭去大法官職務。1534年被誣陷入獄,1535年7月6日被以“叛國罪”處死。莫爾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是《烏托邦》(1516),該書全名為《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莫爾未完成的著作《國王理查三世的歷史》(約1513~1518)是英國編史工作的第一篇傑作。

莫爾在《烏托邦》中,對當時歐洲各國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進行了批判和控訴,提出私有制是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的觀點,指出英國“圈地運動”的後果是出現了一個“羊吃人”的社會。他譴責國王以國家名義掠奪人民,貴族驕奢淫逸,像“公蜂”一樣一事不做,僧侶是“第一號遊民”。莫爾描繪了一個沒有私有財產、沒有剝削、沒有貧困的理想社會,提出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原則,如實行公有制,人人勞動,按需分配,沒有商品經濟,沒有貧富差別,人人平等,助人為樂,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會等。這些原則為後來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料,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來源之一。然而,莫爾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描述帶有禁慾主義和平均主義的色彩。莫爾的《烏托邦》內容豐富,涉及刑罰學、優生學、生態學、女權理論、國家管理等多方面內容,被公認為是一部空想社會主義的傑作。